都感覺不到了,彷彿自一進入這個傳燈閣便憑空消失了般。他偷眼看天海,發現她已經沉浸在舞臺上的能劇表演中了,當看到主人因看穿扮鬼的是太郎冠者而不驚懼,最後揭掉了冠者的鬼面具,冠者落荒而逃時,她笑的非常開懷,其側面被斜前方的篝火照著,酡紅一片,真是好美。
《清水》結束後,舞臺上的主持人開始介紹即將開始的新的節目,《青海波》,也是天海最著迷的曲目。《青海波》作為左舞,即左方之舞的意思,舞蹈時要演奏唐樂,外袍使用的是赤色系中的綠色(即玉蟲色,古代禁色一種),青海波的地紋搭配刺繡著千鳥紋。在古代,這舞是隻有身份高貴的公卿之流的年輕男子才可以跳的。同時,舞者還必須在雅樂演奏方面有所修為,才能在音律配合方面與演奏者達成協調的效果。正因為有如此諸多限制,所以《青海波》對於民間來說,是被稱為無法得見的幻之舞蹈,是雅樂表演中的極品。而右舞則是右方之舞,舞蹈時演奏高麗樂。
“看,快看,要表演《青海波》耶,”天海興奮地對上杉介紹著,她自然是不指望狂人能懂。
“青海波?”狂人乍的一聽似乎耳熟。
此刻,舞臺上的主持繼續解釋道,因為青海波需兩人對舞,因此邀請在場的一名能劇愛好者上臺與舞者一同表演,以助今晚的雅興。
聽到這個訊息,全場一片譁然,躍躍欲試的人不少,但是卻沒人有膽子上臺,個別自覺可以跳的又因年齡偏大放棄。而天海佑希也在躊躇著,興奮與膽怯。就在她猶豫不絕的時候,她身邊卻有人站了起來,直接走上舞臺。
是什麼人這麼勇敢,是什麼人這麼狂妄,當然是楚狂人!在天海與上杉難以相信的表情下,狂人走上了舞臺,沒有人知道他此刻怎麼會想到要上臺表演的。
“這位年輕的先生好勇氣,好相貌!大家給他一些鼓勵的掌聲!”雖然狂人的氣質與五官已經征服了主持人,但他對狂人的能否跳《青海波》還缺乏信心。
此時,天色已暗,滿院人聲屏息,笛聲和松濤,風中搖曳的篝火熊熊燃燒,襯托著舞臺上的華麗莊嚴的歌舞。當狂人換好服裝出場,雅樂一起,他抬手一動,便驚豔之極!
而他身旁有名的職業舞者與他比較起來,舞技儘管純熟,但卻缺少了狂人身上那一種優美高雅的公卿良家氣質,那是一種與身俱來的平安時代的味道。而他冠上所插紅葉,一步一蓮華,翩翩起舞時也隨風飄搖,彷彿鬼神附體般,美的令人毛骨悚然。偶爾他表現的一些動作,雖不與身旁的舞者相同,初看以為是舞技生疏,但細看推敲之下,竟更能體現美感,與雅樂節拍恍若天成。臺下能略懂情趣之人,無不動容,天海更是幾乎著迷到要落淚,她完全被狂人的表演征服了。
《青海波》一曲作罷,劇團的主持人竟拉著不讓狂人下臺,非追問他在哪裡學到的《青海波》,當狂人回答他在四百年前時學的時候,主持人和全場人都笑了,他們都當狂人在開玩笑,但是當知道狂人來自中國時,主持人似乎能自我解釋狂人為什麼能把《青海波》跳的這麼好了,而且動作比自己的更完美。因為《青海波》本就是中國古代的宮廷舞,自唐時傳到日本成為宮廷雅樂,再經過歷代的傳承演變,動作自然再與唐時不一樣了。所以大家都認為來自中國的狂人表演的是正宗的唐味《青海波》。孰不知,《青海波》在中國早就失傳了。
當狂人下臺時,主持人再次呼籲大家給予他熱烈的掌聲。
就在狂人走回到幾乎已經成為自己的狂熱粉絲的滿臉崇拜之色的天海身邊時,他卻感應到了由紀惠的氣息!
就在場邊的長廊裡,由紀惠一行幾個人影正不引人注意地悄然經過。
“噓!”狂人制止了天海的熱情。他並不想在此刻浪費時間解釋自己為什麼能把《青海波》跳的這麼好,又為什麼想到要上臺去表演,因為這一切不過是剛才一瞬間,《青海波》這麼名字讓他沉浸在四百年前美好的回憶裡時的一點衝動罷了,那個曾為了討好珠遺公主,在高麗的皇宮裡埋頭學習雅樂舞蹈的少年早已經成為過去。
“我發現他們了,跟我來,”他悄聲對還沉浸在舞蹈中的兩個人說道。
離開篝火燃燒的舞臺,進入長廊,仿若一瞬間被封閉在幽玄詭異的漆黑中。
第一百三十五章
在確信不被由紀惠感應得到的距離,狂人三人一路尾隨著,不知經過了多少條長廊與房間,彷彿迷宮般。所幸每條長廊的頭、尾和中間都掛有燈籠,傳燈閣的名字不虛也。
最後,也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