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唐書璇自己不差錢,從美國學成歸來之後,立刻就自己投資,小試牛刀開拍了《董夫人》。此片獲得臺灣金馬獎的多座獎項肯定,雖然票房不佳卻也讓唐才女信心倍增。

但第二部《再見,中國》歷經磨難拍攝完成之後,卻被電檢處直接封殺,理由是題材敏感,可能引起周邊國家的不快。

辛苦拍攝的影片無法上映,給唐書璇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同時也令她對香港電影灰心喪氣。

所以第三部電影,商業氣息就濃烈了一些。

所請的演員也都是相對知名的演員,如沈殿霞、鄭少秋、梁醒波等等。

本來這部影片,是在邵氏院線上映的。

但放映一週時間,票房卻並不理想,被幾部功夫片壓得死死的,只能無奈下畫。

《成記茶樓》下畫之後,藝美院線暫時無片可上。

正好梁淑儀之前與唐書璇打過交道,見她這部《十三不搭》口碑不錯,便就拿到藝美院線來放映。

說起藝美院線,因為許貫武立志將它打造成香港藝術性最高的院線,所以寧肯空置檔期也不放映那些爛拍的功夫片、風月片,所以院線上座率經常不滿四成,也就是說經常處於虧本的狀態。

許貫文也曾勸許貫武儘量放鬆條件,放映一些還過得去的功夫片或者風月片,儘量減少院線空置帶來的損失,但都被許貫武給拒絕了。

打造一條高口碑的院線難,但毀掉它卻非常的容易。

前世金公主院線,就是靠一系列高品質的喜劇片,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即使在嘉禾與邵氏的夾擊下,都穩居霸主之位。

許貫武相信只要維持住藝美院線的高口碑,那麼等它品牌創立起來之後,就會獲得很高的收益。

儘管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但許貫武還是願意等下去。

《十三不搭》下畫之後,還能在藝美院線上映,不禁引起了許多香港影人的關注。

在香港固然有很多願意拍商業片的導演,但也有很多人想拍攝藝術電影。

之前,香港藝術電影沒有市場,沒有投資,也沒有院線供你上映。

但現在藝美院線卻解決了這一難題,而且許氏兄弟公司還能夠提供啟動資金,這就讓很多電影人都興奮起來。

隨著《十三不搭》在藝美院線上映,票房緩緩爬升,讓唐書璇前期投入的資金慢慢回籠。

這位才女終於有錢,可以團結志同道合的影人,一起出版《大特寫》雜誌。

《大特寫》有點類似網路時代的專業論壇,不以訂購盈利為目的,只是為了同好交流,總共出版了66期。

《大特寫》停刊之後,骨幹編輯又開創了《電影雙週刊》。

許貫武得知唐書璇投資建立《大特寫》之後,也連忙派梁淑儀同她接觸,商量注資雜誌社這一件事。

當時,香港是沒有專業的電影雜誌的。

邵氏和嘉禾旗下的雜誌,也都是為了宣傳自家的電影,並沒有客觀的電影評論,對香港電影也起不到多少推動作用。

而唐書璇小姐的《大特寫》是唯一一本專業性的雜誌,無論編輯還是員工都是專業的電影人才,但他們基本上都是兼職。

創辦這本雜誌的初衷也只是為了興趣,並沒有想靠它賺錢。

所以當許貫武提出注資時,雖然唐書璇很感激,但還是婉言拒絕了,說《大特寫》要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所以暫不接受電影公司的注資。

許貫武雖然很感慨唐書璇的堅持,但對她的死心眼兒還是有些抱怨。

許貫武投資《大特寫》只是想推動香港電影的發展而已,並沒想借《大特寫》來為公司電影做宣傳。

說實話,《大特寫》雜誌即便再大賣,也遠遠趕不上《天天日報》那麼高的銷量。

但人家既然已經明確拒絕,許貫武也不好再上趕著去送錢,只好嘆息一聲。

他知道《大特寫》這本專業性極強的雜誌,在香港基本是沒有銷路的。

老百姓不關心它,專業人士即便買,也買不了幾本。而且它還標榜客觀公正,那就不免要得罪很多人。

“等它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再去接手。”許貫武搖了搖頭,嘆息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雙強聯手

香港影壇經歷了春節檔的火爆之後,接下來二三四月份都比較平靜,唯一比較有轟動效應的,就是邵氏那部《香港奇案》在嘉禾院線上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