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發出倡議,更是努力的踐行者,切爾西去離家三千里之遙的斯坦福大學讀書時,他們像天下任何一對父母一樣把女兒送到了學校,比爾則和其他學生的父親一樣,他堅持親自替切爾西提行李,還用小扳手為女兒和室友將雙層床拆開來。早些的時候,他每天早上都和希拉里大約6點鐘起來,讓司機開車送切爾西到高貴的西德韋爾友誼學校。總統經常是呆在廚房裡手裡拿著杯熱氣騰騰的去除了咖啡因的咖啡,靠著櫃檯或椅子,而切爾西在整理自己的上學用品和作業本。
由於國事繁忙,他不可能像其他父親那樣有更多的時間與女兒呆在一起,所以他把三個人在一起共進晚餐的時間看得格外重要。在晚餐的時候他們可以和切爾西閒聊,聽聽切爾西說都發生了什麼事了,幫她解決家庭作業疑難,哪怕是三人呆在一起什麼也不說,也仍然起到了三人交流情感的作用。
不過,在切爾西的心目中還是母親更值得信賴一些,連她的宗教信仰都和希拉里的一樣,希拉里去的是衛理公會教派的教堂做禮拜,而比爾則到以馬內利浸禮會教派的教堂去,希拉里希望女兒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信仰的教派,所以她曾經帶她到比爾的教堂做禮拜,還送切爾西上浸禮教會星期日學校。但是這一試驗並沒有持續太久,切爾西最終選擇了衛理公會。
除了和女兒一起去教堂之外,她對女兒生活上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
她請教營養學專家,如何調節孩子的胃口;
她抽時間親手給孩子縫製漂亮的小衣服;
她為切爾西上學而精心選擇教育質量高的學校;
傾聽小切爾西淘氣的話語常使得嚴肅的希拉里發出咯咯的笑聲,希拉里覺得切爾西的作文比世界上任何一份報紙都好看。
在希拉里的眼中,日常時間比工作時間更加重要,他們都想盡一切辦法讓女兒過正常的生活,希拉里的目標是要讓切爾西“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普通孩子的生活”,她下了很大的功夫來培養她的自我意識,並尊重她的興趣和愛好。
但在切爾西一天比一天長大的過程中,作為母親的希拉里也難免產生其他母親會產生的煩惱。對比她曾就讀的女子學校韋爾斯利學院,當她走到女兒所在的斯坦福大學的男女生混合樓,看到男女學生或躺或坐在門廊時,便對女兒的生活環境充滿了擔憂,但畢竟時代不同了,這個在教育女兒問題上較為“保守”的職業母親必須學會接納這種改變。
在女兒穿上迷你裙的時候,希拉里更是吃驚地瞪大了眼睛,她要習慣做一個少女的媽媽了,但她似乎還沒有準備好,不過希拉里最終驚喜地發現切爾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她的步履是穩健的,始終充滿自信的,這讓她感到無比的驕傲。特別是切爾西15歲隨同希拉里訪問南亞五國時,切爾西令她感到滿意和驕傲的表現,讓這個母親發出了驚歎:“真希望比爾在場,看到他突然長大的女兒。”
希拉里曾為保護自己女兒的生活不被媒體追蹤不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卻也因此給她帶來過麻煩。當1992年開始競選總統時,美國民眾曾懷疑過克林頓夫婦有沒有孩子,為了給政敵和公眾一個說法,他們才開始有節制地讓切爾西出現在一些雜誌刊物上面。她說做母親是她最重要的工作,她希望自己女兒成長的過程中不受太多媒體的侵擾,確實她做到了,白宮八年,在克林頓夫婦被任何醜聞牽扯進去的時候,切爾西都安然無恙,她的不受干擾的權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希拉里在她的《親歷歷史》上毫不保留地把她對女兒的自豪之情書寫下來,她說:“這群男男女女第一次看到切爾西時,她還是個小女孩,然後他們一起看著她、幫助她長大,使她成為一位美妙的小女人。”“切爾西是天生的競選好手,看她已經出落成小女人模樣,我很驕傲,也感謝上天讓她在這充滿考驗的八年中成長為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做她的媽媽是我的福氣。”
第六章 婚姻是個謎五、她和克林頓的分歧
希拉里與克林頓有很多的共同之處,比如他們兩個都十分聰明,同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高材生,他們都曾從事過法律工作,都對政治懷有狂熱的興趣與愛好。
在能力方面,基本上可以說兩人是旗鼓相當、不相上下,甚至可以說希拉里在法律上的成就大大高於克林頓,這樣的婚姻自然是非常典型的“強+強”式的型別,爭吵與分歧也就在所難免了。
在耶魯大學求學時,她的同學就看到了他們兩人之間的差異。她的為人處事方式與克林頓有所不同。希拉里的一個同學、現在耶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