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下游的商業船泊中得到一個泊位。到漢口幾天以後,你可以看到長江和從西北來的漢水間形成的半島上有一個極繁忙的口岸。長江南岸是有城牆環繞的省城武昌,即今日武漢的一部分。在漢口你就可以找到代理商或拍客賣出你的茶葉。在東印度公司壟斷時期的最後年月,經過廣州的茶葉出口額一年多達2000萬英鎊。然而你很難斷定說,出口貿易是惟一得到發展的領域。假定一個小康的人一年消耗一磅茶葉,中國國內市場一定有2000多萬以上的小康主顧。
18 世紀以後中國國內貿易的一個秘密是水路運輸。廣東北上時水路,穿過一到兩處要隘,再經過一段短程陸路運輸,便可到達江西和湖南水系。即使在貧痔的北方,沿漢水航行數百英里也可抵達西安,而在華東方面,大運河既是南北糧運的航道,又是私商的孔道。如使用較有效率的水上運輸,中國的人力資源可以大大減少陸路長途搬運貨物所需消耗的成本。
再研究一下漢口這個武漢三鎮最商業化的部分,它是中國各地區商業往來的焦點:( l )經過湖南的湘江運來的香料和經由廣州來到中國的其他熱帶特產,以及英屬東印度公司因為氣候太熱不得不交給中國行商銷出的一些毛呢料子;( 2 )漢口以西長江上游四川由各種船隻運來的大米,經漢口或宜昌轉運到長江下游,到19 世紀末期四川的木材已讓位給四川的鴉片煙土運往上海;( 3 )茶磚由漢水水運到西北,經陸路運載和俄羅斯貿易。漢水下游是產棉區;( 4 )當然漢口的主要貿易是運輸湖南湖北的大米,幫助供應長江下游城市需要,同時還提供大米,經大運河嘈運到北京。從長江下游又經由揚州,把上海以北沿海出產的食鹽集中運至漢口等地。大米和食鹽是中國人民最不可缺少的食物。
透過漢口的大量交換活動,說明一個論點,就是中國在18 世紀。如果不是更早的話,已經有了一個真正的國內市場,任何一個地區的供應品可以用來滿足其他任何地區的需要,當然這隻適用於某些特定的商品。地方範圍內基本組織的自給自足,還是可以說明大部分經濟的特徵。好比說歐洲文藝復興的開端,或者說中國商業革命的起步,一個國內市場什麼時候崛起的同題,要看你用什麼標準來做出什麼證明一樣。中國國內市場的興起可以從各種專業化的商人群體的成長來衡量,諸如批發商、零售商、走南闖北的行商,上面都還有層層的拍客和代理人,他們為不同地區間的貿易服務。商業興起的一個徵象,是18 世紀各地方的聯合組織,像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這些組織一般被稱為公會,它主要是便利商人們的活動。多數公會代表一個縣或一個府,而不是全省。有些公會限於一定的行業,也有些是兩者兼而有之。例如寧波的茶商公會就是如此。公會提供旅舍的便利、開會的會址、承認一個會員的會籍、組織罷業或登記申訴。公會的另一種職能是仲裁商務糾紛。商業公會當然還提供貨棧庫房。它們都是非官方機構,雖然政府官吏可能會承認它們的存在。
公會會所或許有幾套房屋,外面圍上一個院牆,跟一個衙門差不多。走進大門是開會或議事的大廳,兩廂是辦公和住宿用的。公會的文化職能.包括向本行業聖祖的宗教祭祀或祭拜本公會尊崇的什麼歷史人物。漢口的徽州商會祭祀它的聖祖朱熹,紹興的商會則供奉王陽明。可見商人也尊祟這些士大夫階級的偶像.公會或會館有時不僅為過路的人提供住處,還為準備科舉考試的人辦學授課,以及辦堂會唱戲。公、商會也可代替當地政府制定商業規章。有些情況下,整個商會會出面行動,如制定規章或實行罷業。事實上公、商會除了工業生產以外差不多什麼都辦。英國的扶輪會( Rotary )或美國的基瓦尼斯會(Kiwanis)如果在舊中國的商業中心活動起來,一定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公會或商會的財政來源靠會費。它們也在地產方面投資,也可以發債券湊錢。從店鋪或其他產業收的租金可能相當可觀。漢口的山西、陝西公會有一座精緻的廟院、一個旅館,還建造了市內一條街道,從而收取相當數量的租金。太平天國起義後,所有建築設施都改建過了。
公、商會對公眾的服務是多方面的。慈善事業是重要專案― 供給窮人食物,改進供水辦法,維護公眾交通要道,修築橋樑,協助消防,包括開通火巷以便消防隊員提水滅火。在需要時它們獻款幫助地方國防事業,所有這些都代表了儒家的“天下為公”思想。所以公、商會組織把市政服務當作它們的一種責任,它們至今還是私營商業公團具有實力的另一徵象。
地方組織和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