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般模式的形形色色表現。一旦北京接受了外國關於內地居住權、貿易和傳教等特權的條約系統之後,外國列強就變成原有秩序的支持者。他們的武器幫助鎮壓了太平天國和其他起義。他們的技藝幫助了“自強”運動。

但是,只要你仔細看看這個一般性模式的背面,所見到的圖景就分為碎片了。外國人幫助了、也阻礙了中國的進步。實際上並沒有持久的夥伴關係,更沒有勾結同謀的事,不管是爭取什麼或反對什麼。李鴻章和英帝國主義狼狽為奸嗎?說不上。譬如1893 年的一天,李鴻章在上海辦的、坐落在公共租界外面不遠地方的一家紗廠失火了。管理上海工部局事務的英國商界領袖們整天都不許工部局的消防隊開出租界,結果全廠燒光。涉及到改革運動,外國的接觸和影響起了推動作用。但這不是政策的結果,而是零零碎碎起作用,方法常常不同。例如香港最一早的新聞記者王韜產生改革的思想是他生活在蘇格蘭(1868一1869 )幫助傳教士理雅各翻譯中國經書的時候。他在蘇格蘭、倫敦和巴黎各地旅行時,從‘’當地經驗”中得到許多必要的知識,使他成為中國最早的“西洋專家”。他的很多思想後來都被康有為接受了。

然而,改革運動是中國思想史的一個篇章,而不是西方思想史的一章。它涉及的是中國的問題,用的是中國語言。在我們簡單地稱它是外國刺激力的反應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承認中國傳統的原動力的生命力量。孔教改革的記錄剛剛才開始被人研究。

09 辛亥革命的起源

1900年以後的中國發生了很大變化。傳教士教育家如加爾文? 馬蒂爾(狄考文)拿19 世紀的年代和加世紀初對比說:“那個時候一切都是死的,停滯的,現在一切都是活的,動的。”新聞記者筆下寫出了一個新的中國、年輕的中國。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瑪麗? 賴特(丙瑪麗)講到了“正在高漲的變革化浪潮”。她看見中國到處閃爍著民族主義,這明顯地見之於反對帝國主義、要求修改條約和恢復權利的鬥爭,在國內問題上則見之於為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而奮鬥以及比較次要的為驅除滿族而努力。他們的王朝已經瀕臨“天命,,的喪失,但是後繼的權威卻什麼還看不出來。總而言之,加世紀初中國政體的強化產生了一大批互相結合又互相激盪的運動。現代社會已經到來,我們對於事件的分析只能就棋局上的活動加以縷述。

讓我們先從傳播媒介的成長開始吧。l90l 年以後中國參與了世界範圍的大眾出版物的普遍崛起,諸如國際新聞的報道,書籍雜誌的大量出版。但是,在我們為中國加世紀現代媒介的發展而表示稱讚以前,首先還得承認中國出版書籍的悠久傳統,那是比歐洲書籍出版早好幾百年的事。一種可以證實的推測是:1750 年中國印刷出來的書比歐洲多。中國現代媒介有著深厚的土生土長的根,翻版和改訂本比新的創作多。最早出版的是關於中國古老的圖書館的研究、地方誌、皇家編纂的集子、詩詞、各種各樣的民間小說、官方文書和地方新聞報章等。到l900年,城市裡的有文化的人已有成百種小說供閱讀消遣。主要的新事物是翻譯西方的作品,出版新聞和時事評論,並且發行到農村中的上層讀書人。

在改革的背景中,特別在上海,新聞出版增長很快,促進新思潮在各大城市迅猛傳播。文化傳播在中國早有先例,傳教士們在19 世紀也已開始出版印刷品。甚至在1842 年開埠通商允許他們那樣做以前,耶穌教傳教士就已經致力於用中文書寫一些聖經給老百姓看。18 %年梁啟超在上海創辦《 時務報》 ,宣傳革新運動的思想。同年商務印書館創立,成為給廣大平民提供新文化的一家出版社。它開始出版教科書和一些宗教書籍,並建立起一個現代圖書館和研究部。後來它逐步使用了新的印刷技術,並在1915年出版了一種新的中國字典《 辭源》 。商務印書館的主要競爭對手中華書局建立於1911 年。

上海的外文報紙肇始於1850 年的《 北華捷報》 ,後來它又出版了中文版。1872 年一個英國人創辦了《 申報》 。這家成功的企業在19 世紀即年代出了一份(點石齋畫報》 ,用木刻板畫報道新聞,解說各種新事物。上梅新聞事業發展很快,兩三種主要報紙發行量達5 萬份(20 世紀30 年代達150 萬份)。它們參加到現代世界報紙的行列中來,在北京派有常駐記者,以電報傳送國內新聞。

蓬勃發展起來的不但有1901 年至1911 年間滿清王朝革新運動的嚴肅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