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的關係緊張之至,後者槍殺了許多示威者。”第二個困難是時間順序先後顛倒,搞不清楚。有時把過去的事實當做某些事件的序曲,而不交代事件本身。這樣,機會的因素,偶然的因素被篩濾下來,歷史僅僅被描繪成一系列的運動,加上“蔣介石的崛起”或者“毛澤東的崛起”之類的標籤而已。在他們以前死去的很多潛在領袖都被抹殺掉了,顯露在歷史中的,不是最好的、最精明的人,而只是倖存者。不但如此,事後的判斷往往硬安在已發生過的事件上。舉例說,在2O 世紀加年代,愛國者的希望似乎主要在國民黨方面。但是,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國民黨自身成了問題。人們在研究中共的起源時,常常認為20 世紀沁年代主要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一個竟爭時期。這對現實是一種歪曲。20世紀20 年代的中共,儘管充滿熱情,但人數很少,而且沒有軍隊。它的黨員在1925 年初,即“五份”運動前,大約只有10 的人。但這些年輕人都是極熱誠地忠十他們的事業,並充當開路先鋒,動員工人和農民,組成戰鬥的工會、農會,為一個偉大的民族奮起而株馬厲兵。但是圍繞在孫中山周圍的國民黨領袖們― 這些人比較年長,同商界的有錢人以及輿論界關係較好― 仍然控制著革命運動。孫中山的廣州政府舉著民族主義的旗幟,矢志統一全中國。但是它的任務非常繁難,因為它是幾種不同利益集團關注的焦點:廣東地方勢力一味追求擴張本地區實力,廣州市商團正招兵買馬成立自己的軍隊,加上華南的將軍們互爭霸主地位。在這亂糟糟的局勢中,國民黨的國民政府想建立一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