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而是儘量殲滅之。
武器裝備不具有。但戰術上具有。將歷史上有名的戰例,或者是有名的戰術,加以調整改變,將其用於實際,向來是朱永興的強項。這次,他準備用的是類似二戰“閃擊戰”的戰術。
沒有坦克。沒有飛機密切配合,這個改頭換面的戰術再稱之為“閃擊戰”已經不確切,只不過是與以往突破後的佈署不同而已。
整個戰役的佈署分為四個階段,其實也只是戰略方向上的改變,而軍隊的調動非常小,並不會因此而耗費太多的時間。
首先是突破:使用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武力,給予重點突破地域的敵人以沉重打擊,然後用決定性的衝擊力突穿敵人戰線。
其次是突穿:此階段是突破的延續。在完成突破之後,單獨編制的重拳——突進部隊會穿越開啟的缺口。並進入敵人戰線開始向敵後深入。
然後是擊虛與鑽隙:突進部隊將擁有大量的馱馬車輛,擁有大編制的騎兵,擁用強有力的步兵,擁有靈活機動的火炮,是可以作戰的集團。向前,向前,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勇猛向前,遇城不攻。遇阻則破,做大縱深的突進。
這樣的戰術揚棄了突破後向兩翼席捲的傳統戰法。一旦透過突破口後,突進部隊則會盡量選擇適當、無敵方顧慮的路線前進。面對固守城池的敵人時,如無須做戰鬥時則儘量避免,選擇繞開,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才實施戰鬥。至於繞過的敵人則由後續部隊趕上肅清之。這支突進的大軍將沿近海向北急進,由於水師的策應。他們並不需要太顧慮逐漸延長的暴露側翼。
戰役的最後階段便是席捲:突進部隊在成功抵達目標地區後,也就意味著成功地封堵住了敵人退路。在水師和後續部隊的支援下,他們可能會經歷比較激烈的戰鬥,由於推進速度並不如單獨的騎兵快速,也會有相當多的敵人在之前便已經逃出去。但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阻止滿清擄掠大量百姓退出關外,也會堵截住相當數量拖家帶口的滿人。
一個似是而非的“閃擊戰”,一個各兵種配合作戰的突穿、堵截、席捲相結合的大戰役。
當總參謀部的作戰計劃送到前線,當朱永興寫的長信送到魏王馬寶手中時,離預計的總攻時間已不足十五天。
“海興、東隅(現黃驊)、天津、寧河、永平(現唐山地區)、遷安、撫寧”馬寶的手指在地圖上划動,沿著近海畫出了突進部隊的前進路線,然後用力在秦皇島的位置上用力點了點,“水師將集兵於此海面,牽制山海關清軍,或視情況,在陸軍掩護下登陸作戰。”說完,他掃視了一圈眾將,示意他們可以出聲發言了。
“依末將看,還是登陸作戰更具威力。”晉世子李嗣興思索著說道:“如果陸戰隊再加上陸軍一部能夠堵死敵軍從山海關撤退的道路,我軍便可以轉而攻擊遵化,再攻取薊門,將敵軍徹底封閉於京師。”
歷史上,皇太極數次入寇中原便走的從漠南蒙古、邊牆的路線,如果山海關這條路被斷,滿清多半也會再從這裡逃跑。通州、三河、薊州、遵化、喜峰口,這是最近便,也是最容易想到的。
李嗣興所提出的建議更激進,不給滿清留一條退路。但朱永興和總參謀部的計劃卻是圍三闕一,也是比較穩的取勝策略。相比於敵我兵力的比較,分兵搶奪各處關隘,固然有全殲敵人的可能,但軍隊過於深入,風險也增大了。
要知道突進兵團並不是孤軍,後面還有大部隊跟進,將攻取天津作為物資補給點,然後才是席捲作戰。說是席捲,其實也就是收編降敵,追上一些跑得慢的敵人,或者是拖家帶口、攜帶家財的滿人。但在倉惶逃跑之際,清軍也就沒有時間和膽子敢擄掠百姓,以及將所有資財都安然運出關外的可能了。
逼迫清軍從漠南撤退,應該是代價最小的勝利,而且面對敗退的滿清,察哈爾蒙古肯定會有動作,殘兵敗將逃回遼東,便再難興復而起了。
魏王馬寶沒有說話,朱永興的信中已經說得明白,只要堵住山海關逼得滿清由邊牆逃竄。便是大勝。同樣,馬寶也擔心突進兵團缺少掩護部隊,而不能達成戰役目的。所以,他準備在突進兵團後面,再派出一個軍的兵力,讓三個師擺出凹形。儘量護衛住突進兵團的側後翼。
而整個戰役的次重點是攻取天津,只要有這個港口,物資運輸便有保障,同時也開啟了通向京師的水路。到時候,將有兩個軍的兵力向京師壓過去,這樣算的話,明軍的兵力並不算是過於充裕,或者說是不宜冒險分兵。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騎兵太少。步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