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3部分

再而三地向全天下宣傳他的事蹟,上升到了忠良楷模的高度。流毒遺傳,直到現代的很多時候,朱國治依然是以聖賢面貌出現在書籍和銀幕上,在資訊發達的社會,實在是令人不解。

比如在那個幻想著要再活五百年繼續製造文字獄,繼續壓迫漢人的《康小三大帝》中,朱國治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朱國治義正辭嚴地拒絕吳三桂的勸降,痛斥其分裂國家(當時有這樣的名詞和概念嗎?)的反動行為,向吳軍官兵高呼滿漢平等口號,慷慨就義、含笑而逝。

嗯,在朱永興這個時空,朱大漢奸死得快,死得窩囊,醜陋的人頭被挑在高竿,成為明軍士兵炫耀功績的飾物。

城中戰鬥依然在持續,入城明軍已經完成了初步展開,而其他地方的清軍紛紛被調來堵截。明軍頂著清軍的頑抗,用火炮、火槍形成強大火力,穩步向前推進。速度有所放緩。

東邊不亮西邊亮。城北的攻勢雖然遇到了點阻力,但卻為城南的攻城創造了機會。

城南的破朔軍,乘著城上清兵被抽調去北門的空檔,藉著“城破”傳言帶來的恐慌氣氛,實行多點開花的策略,帶兵廣架雲梯。殺上城牆。城上清兵顧此失彼,被明軍分割斬殺。

在通常的攻城戰中,老百姓關門避險是應有之舉。但此次城破的訊息一傳開,很多老百姓便扒門偷看,期盼著明軍快點佔領南京。

從南面殺進城去的破朔軍,只是略一發動,城中居民立刻積極響應,不懼危險,奮力搬開堵塞城門的土袋、磚石。開啟城南的聚寶門、水西門。接著,城西的漢西門也被開啟,大隊明軍隨即殺進南城,向城區推進。

決定戰爭勝負的原因有很多,但就短期決戰而言,決定因素無外乎四個方面:一是軍力,即軍事實力和軍事指揮;二是人和,即民心向背和民意傾向;三是天時。即氣候條件和決戰時機;四是地利,即自然條件和山川地貌。

在這四個方面。明軍幾乎全佔。城內居民更是不僅出力,而且自告奮勇,充當嚮導,引領著明軍向城內各個要點穿插攻擊。城內清軍遭到數面圍攻,抵抗之心頓失,紛紛潰敗逃竄。

從凌晨破城。戰至下午三時許,明軍已經基本控制了城內局勢,除少數敵人竄出城,由東南方向逃跑,但城外十幾裡外。還有負責截擊來援清軍的明軍部隊。這些散兵遊勇能夠逃脫的機會並不大。

這時間有些快呀!朱永興得到軍報,並沒有喜笑顏開,反而是臉色凝重。明軍如此快地攻克南京,只能說明城中的八旗兵見勢不可為,並沒有死戰到底,而是撤回了滿城固守。而攻打這座城中城,才將是最血腥、激烈的戰鬥。

滿人旗兵駐紮的內城,是南京的城中之城,好比北京的故宮。清軍入關後,對漢人始終不放心,滿漢之間的鴻溝始終無法徹底填平,旗兵與綠營各不相屬,各地旗兵除了鎮守地方,還有一個不能公之於眾的任務——監視綠營!

南京滿城,是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時修建的皇城,雄偉壯觀,堅固華麗,易守難攻。昂邦章京柯魁對外城防守沒有太大的信心,便提前早就打起了棄大保小的心思,在滿城囤積了大量的軍資彈藥糧食,把火銃炎炮炮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城樓,率數千旗兵和動員的旗人眷屬,準備固守滿城,垂死掙扎。

朱永興深知此戰之厲害,已經對攻城部隊下了命令,不得搶功倉促攻打滿城,以致遭受傷亡,損失士氣。先控制全城,將滿城圍困即可。

時近入夜,城內進一步安定,朱永興才在親兵的護衛之下,由鳳儀門入城。作為最先的突破口,由鳳儀門通向城內的街道是清軍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八旗兵也參戰了,試圖將明軍趕出城外。只是後來其他方向的明軍也破城而入,八旗兵才知外城失守已成定局,倉惶撤回了滿城。

遍地的血水與屍首已經初步清除,但朱永興所過之處,仍然看到明顯的痕跡。街道上碎石殘瓦,血跡爛布,到處都有火炮和手榴彈炸出的焦黑。越往裡走,戰鬥的跡象便越不明顯,這已經是清兵喪失鬥志,潰敗逃竄了。

沒有去兩江總督府休息,朱永興直奔滿城,路上便遇上了敘國公馬惟興帶著一干將領。朱永興不聽勸說,執意要先巡查,馬惟興等人只好無奈跟隨,直奔雞籠山制高點。

雞籠山又名北極閣,東連九華山,西接鼓樓崗,北近玄武湖,為鐘山延伸入城餘脈。春秋戰國時期,以其山勢渾圓汕,形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高約百米,是城中重要制高點。南朝齊武帝到鐘山射雉至此聞雞鳴,故雞籠山又改稱雞鳴山。明初設觀象臺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