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預期的效果,倒使大量飽受其苦的百姓不用如何號召。便自覺自願地跟著明軍前往舟山,重新過上祖祖輩輩已經過慣了的沿海生活。
而大量的百姓遷移,初期確實加重了明政府的負擔,但挺過半年之後,效果便顯現出來。兵源、勞力,以及生產出來的多餘物資,為這場國戰增添著勝利的力量。
“看來決戰的時候要到了。”崇明縣縣令陸文揚在碼頭上指揮著民眾將物資從船上卸下,分門別類地運進倉庫,心中算計著軍隊下一步的行動。
再入長江。攻取南京,在陸文揚看來,這似乎是沒有什麼懸念的決戰計劃。從最近物資運送的數量,以及多數為彈藥的依據,他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沒有問題的。
岷殿下正督師沿長江由西向東推進,要把江浙清軍全部徹底殲滅的話,便非要動用水師的力量。東西對進,會師於南京。隔絕長江,這應該是最有力的決勝一招。因為明軍海上水師的強大。為防清軍渡江北逃,必然會倚仗海上水師的速度和力量。而西線的明軍集團沿江推進的速度是無法保證達成這個戰略目的的。
“重頭戲要輪到咱們唱了。”與陸文揚有差不多判斷的還有第二分艦隊的總指揮鎮海將軍楊彥迪。
現在的明軍海上水師分為三大艦隊,錨地分別是福州馬尾、舟山和崇明,由靖海侯鄧耀、建平伯鄭纘緒、鎮海伯楊彥迪率領。經過一番打散安插,鄭家前來投靠的艦船兵丁已經為明軍水師所消化,即便是鄭纘緒這個分艦隊的總指揮。手下也沒有了多少舊部。
從襲擾次數的降低,以及在崇明的彈藥的囤積情況,楊彥迪認為水師很快便要展開空前的大行動。以遮天蔽日的氣勢直入長江,隔絕南北,從而一舉光復大江以南。
這將是比鄭成功長江之役的規模更大的一次聯合行動。三支艦隊很可能全部參與,除了水師外,總數已經擴充至兩萬的陸戰隊,以及以崇明島為基地的破朔軍,總兵力已過十萬。如果再加上西線集團和閩省的滅朔軍的話——
“將軍的判斷確實無誤。”原鄭軍援剿右鎮都督林順對楊彥迪的話深以為然,連連點頭,“殿下算得仔細,既不讓江浙清軍提前渡江北逃,又不使水師過早行動,獨力支撐太長的時間。”
“是啊,這要掐好時間。”楊彥迪沉吟了一下,說道:“水師全部出動,再加上陸戰隊和破朔軍,也足以隔絕長江,並且兵指南京城下。”
“水師全部出動是不行的。”林順搖頭否定,“有些海船形體巨大,逆水而上,又不順風,由鎮江至南京這一段的江水較淺,需靠纖挽而行,速度太慢。當初延平王措置失當,收復鎮江後本應由陸長驅,晝夜倍道,兼程而進,逼取南都。不過百里路程,最多三五日便可抵達。可偏偏要走水路,十天方到。韃虜援軍已至,南都不可攻也。”
“殿下欲全殲江浙清軍,南都卻是不急攻取。”楊彥迪沉吟了一下,說道:“不過,你所說的巨船不適入江太遠作戰,確有一定道理。或者說,巨船入江後,速度將受影響,需要安排好艦隊的船隻順序。”
“正是如此。”林順點頭道:“中小船隻可在前疾馳,巨船在後緩行,我軍水師實力已勝延平王長江之役時,只要戰術得當,必能成功。”
“殿下提師復神京,以為社稷,復興大業即移到龍盤虎踞的石頭城,韃虜亡無日矣!”楊彥迪聲調激昂,表示著心中的樂觀,然後揚手一指,“起帆出航,支援破朔軍去。”
翼國公馬自德率領破朔軍正在長江以北的蘇中靜海(南通)一帶與清軍對峙,作出繼續西進。威脅江防重鎮靖江的態勢,牽制了大量清軍,削弱了江南清軍的力量。
而總參謀部已經下達命令,要破朔軍作好隨時調動的準備。這一命令,也是楊彥迪等人認為入江作戰很快會進行的重要依據。
事實上,朱永興作出暫時不攻武昌。留下徵朔軍鎮守嶽州,然後揮師攻取贛省後,整個大江以南的明軍各部都開始行動起來。一個戰略包圍圈已經形成,直接指向了江浙的清軍集團。
蕩朔軍、殄朔軍、滅朔軍一部,明軍兵分三路,從東、西、南三面壓向贛省首府南昌。
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十二月十六,三路明軍聚於南昌城下。稍事整頓後。立刻便掘壕困敵,並作攻城的準備。
此時大江以南的清軍分成三大集團,江浙,武昌,南昌。而南昌清軍之前又被抽調一部增援武昌,以扼止明軍繼續順江而下。武昌清軍面對徵朔軍和長江水師的牽制,聞聽明軍攻入贛省,只好急調了五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