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人請起吧,還有恭人吳氏。”趙正鑄宣讀完旨意,臉色一變,笑得十分親切,伸手相攙,段琬兒則走上一步,將驚疑不定的吳氏建寧扶起。
“殿下洪恩,已為吳大人在廣州安排好府宅,儘可前往放心居住。從此闔家安樂。”趙正鑄把著吳應熊的胳膊,笑道:“殿下有言:秦檜,千古大奸,然其孫卻英勇抗金,為國捐軀。由此可見,以出身定生死大謬矣。不管乃父日後如何,吳應熊沒作過惡,吳氏建寧亦未有劣跡。若安穩度日,殿下可保汝全家無事。福延子孫。”
“多謝殿下洪恩。”吳應熊忙掙開趙正鑄,拉著吳氏建寧向西而跪,磕頭不止。
“吳大人,快請起。”趙正鑄再次攙扶,說道:“到了廣州,再面請加恩吧!”
“殿下怕你們擔驚受怕。特派我前來寬慰陪同。”段琬兒親熱地挽起吳氏建寧,笑道:“如今這心裡可是石頭落地了?放心好了,殿下仁厚,向來不降罪無惡之人,不殺婦孺。就算是非漢族。殿下也是一視同仁。如今在朝中,在軍中,其他民族的也是很多呢!”
“大人——”吳氏建寧對這突然表示的親近有些手足無措,訥訥地不知說什麼好。
“什麼大人啊,我小你好多,就叫我妹子好了。”段琬兒笑著對兩個侍女招手,“快來帶恭人下去換上誥命服飾,這麼漂亮的人兒,怎麼能不穿得光彩照人。”
兩個侍女扶著吳氏建寧下去換衣,段琬兒向一名緊身箭袖的英武女子點了點頭,這句女護衛邁步跟了過去。
歷史上建寧是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是皇太極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後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後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
皇太極的共有十四個女兒,建寧公主是最小的,因為生母是庶妃,不太得寵,既沒有留下名字,又作為政治籠絡,十三歲便嫁給清廷深為忌憚的吳三桂之子,後來又被康熙殺掉了丈夫和兒子,這一輩子註定是個悲劇。
朱永興並不是同情心作怪,而是要以這個“投誠”的清國公主為引子,展開對滿人、蒙古人的政治攻勢。因為,他不會犯太平天國洪秀全的錯誤。
在太平天國前期,太平軍基本做到了不擾民,對官兵特別是旗人卻實行格殺勿論的方針。這項缺乏靈活性的政策十分愚蠢,斷絕了清朝官兵投降響應的可能性,逼得清朝官員寧願戰敗自殺也不投降太平天國,許多可以避免的戰鬥演變成慘烈的血戰。清廷無道,不少官兵並不樂意為其賣命,是完全可以爭取過來的,洪秀全僵硬的政策把他們推到清廷一邊,是異常可惜的。
攻陷武昌後,楊秀清下了止殺令,接受官兵投降,但滿族人依然不在赦免的行列。洪秀全以漢族的正統政權和民族解放者自居,本來是一著妙棋,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化清朝內部的漢族勢力,但最後又出這麼一著臭棋,令人扼腕嘆息。
“夷狄自入華夏,守華夏禮儀,則華夏之。若華夏入夷狄,守夷狄之禮,則夷狄之。”民族的分別並不在血統上,而在於文化認同。曾國藩的《討粵匪檄》裡,不談滿漢之別,只號召保衛傳統文化,一下點中了太平天國的死穴。
再看外國,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就規定非穆斯林的臣民只需要多繳稅,就可以堅持自己的信仰。這為其統治消除了許多反抗,伊斯蘭教在此基礎上站穩了腳跟,再逐步推行同化,很快就建立起璀璨的伊斯蘭文明。
連高皇帝組建的騎兵部隊中都有“番騎(蒙古人)”,朱永興自認比朱八八目光更遠,胸襟更闊。滿蒙,並不是團結一心,滿蒙是可以分而制之的。即便是滿人,也不全是死硬派,分化瓦解也未必不會奏效。
便說這建寧之母所屬的察哈爾部蒙古,因為是元帝國的嫡裔身份,一直做著恢復蒙古帝國的美夢,豈能甘心臣服於清?現在的阿布奈顯然就不甚恭順,從成吉思汗那裡繼承而來的高貴血統,讓他桀驁不馴,不甘心成為滿清的奴僕,也儘可能地不與清朝合作。在順治駕崩和康熙登基兩件大事中,他都沒有前往,不去祭奠,也不去朝賀。
而歷史上,察哈爾部終於還是等到了機會,於“三藩之亂”時趁著清廷全力在南方平叛,無暇北顧的機會舉兵謀反。
當然,朱永興一方面善待吳應熊和建寧,以爭取吳三桂反正,分化滿蒙聯合;一方面也是對蒙古諸部充滿戒心,歷史上噶爾丹、羅布藏丹增、阿拉布坦等叛亂可是令他印象深刻,更使他覺得任重而道遠,而擊敗清朝只是國家復興並走向強大的第一步。(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