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些事情還是要勸勸殿下才好。”莫海發猶豫了一下,說道:“殿下雄心大志,只是困窘於錢糧,一直不能放手施為。但也不可操之過急,與西夷人打交道。還是要以謹慎為要啊!”
宗守義終於修改完了檔案,放下筆坐正身子,笑道:“此事本督亦在書信中說明,殿下已有定計,我等不必憂慮。”
莫海發話到即止,見宗守義忙完了手頭的工作,便開始彙報工作,“下官此番巡察,又劃定了四個村莊,登記了一千一百三十二口人丁,丈量核實了四千六百七十六畝新墾耕地。目前看情況尚可,只是水牛數量不足,墾地速度難以加快。”
宗守義盤算了一下,說道:“從暹羅購買的水牛再有些日子應該就能運到了,如何分發,德厚先做些籌劃。殿下書信中說到,清廷要實行沿海遷界,咱們要提前做好安置大量移民的準備。”
“沿海遷界?”莫海發愣了一下,隨即鄙視道:“這頂什麼用,真是愚蠢。嗯,倒也不是沒用,恐怕東南的鄭家要難過了。”
“只憑著金、廈彈丸之地,恐怕真的要困窘異常。”宗守義也得出了與莫海發相似的結論,說道:“現在知道殿下的深謀遠慮了吧,等沿海遷界令一下,絲綢、瓷器等商品便要斷絕。那些工匠可要好生安置,日後便能為咱們廣進財源。”
“呵呵,下官茅塞頓開。”莫海發笑了兩聲,又搖頭慨嘆,“可惜錢財匱乏,尚不能大展拳腳。”
“殿下四處籌措,維持現在的局面已是殊為不易,你我當為殿下分憂才是。”宗守義雖然也有施展不開的感覺,但還是為朱永興辯解,並把手中的檔案推給了莫海發,說道:“殿下的方略極為可行,若推行實施,資金問題可能便有緩解。”
莫海發拿過檔案,仔細閱讀起來,臉上神情不定,有驚訝,有讚歎,又有不解和疑惑。
很多人在勝利之後往往會驕傲,或者認為採用的戰法、所遵循的軍事理論沒有問題,是完全符合實戰需要的,可以繼續使用。
而象朱永興這樣,打了勝仗依然極為重視武器的升級換代,極為重視新戰術、戰法的推廣使用的,還真是非常少見。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的眼界不同,知道歷史軍事的演變,所以才要精益求精。
燧發槍製造出來了,也陸續進口了上千枝裝備了各戰區的部隊,但真正的燧發槍佇列的組成,以及相關戰術的使用,卻還沒有最後定形。
法國佬作為武器供應商和合作者,曾經建議朱永興組建全部是燧發槍兵的陣列。因為在法國,火槍部隊已經普遍配備刺刀,長矛手已經不存在了。儘管在陸軍方面,目前法國還是很強大,戰術也很先進,但朱永興經過實驗後卻並沒有採取他們的建議。
刺刀,朱永興當然知道很重要,但對法目前裝備的塞入式刺刀卻十分不滿意。
塞入式刺刀有一個錐形木柄,直接插入槍管,不但固定不穩固。而且很容易脫落。更重要的是,一旦用了刺刀,步槍就不能射擊,顯然這是不符合戰場實際需要和朱永興的要求的。
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誕生是法國小城巴榮納(bayonne),所以歐美把刺刀叫作“bayone”。再過二十多年,法事工程師、陸軍元帥德?沃邦便會發明用專門套管將刺刀固定在槍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但朱永興等不起。也不想等,早在第一批燧發槍進口後,他便給兵工廠下了命令,並畫了簡單的圖紙,開始製造配套的刺刀。
直接製造卡座式刺刀,顯然很困難,而套筒式則相對要簡單的多。在火槍管外加一個突起的卡榫,在套上刺刀後扭轉入套筒的凹槽固定便可以了。
顯然,朱永興高估了兵工廠的技術能力。在數月的時間裡。刺刀幾經變化,到現在才最後定型。
長四十厘米,重量大約有兩斤,朱永興仔細驗看著手中的刺刀,臉上的苦笑一閃而逝。說實話,這個東西好象跟刀沾不上什麼邊,幾乎就是一個長矛的矛頭改進版。
工部主事魏永忠有些忐忑地看了朱永興一眼,雖然是按照最後定下的規格製造。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他不知道現在該不該說。
沒辦法。鋼材結構強度不夠,想做得既鋒利又長,很是困難。便只能犧牲刀的劈砍用途,而使用這種能夠加強刀身強度的結構。朱永興對此稍有些遺憾,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作為刺刀來說,劈砍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只需要刺就可以了。
“嗯,很好。”朱永興放下了刺刀,終於開口誇讚道:“產量應該還有提升的餘地,好生去做,吾必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