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不是不殺人,而是儘量不殺人,這是朱永興的一個想法。權力更替,未必便要弄得血流成河,和平交接豈不是更好?再說,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雖然這想法有些超前。

會晤並沒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朱永興親自前來,一來是敬重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並不因為他不是明朝的純臣而為異;大哥別笑二哥,他也是野心勃勃,更要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二來也是加重此次合作的分量,增加合作成功的機率,更是保證自己的戰略計劃能夠順利實施。

作戰計劃早已經制定完畢,南阮水師的實力要強於南海艦隊,兩者的戰力也在伯仲之間,但聯合了鄭家水師,便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且,鄭家水師海戰經驗豐富,更不是南阮水師所能相比的。

雖然這次軍事合作很順利,但鄭成功對朱永興所提出的重創清軍廣東水師的提議卻是表面答應,卻並未明確具體的計劃。對此,朱永興是清楚他的心思,也看透了他的顧慮。

“豐功豈在尊明溯,確保臺灣入版圖”。因為鄭成功為民族和國家作了有益的事情,所以,可用這句話言簡意賅地說出其是民族英雄的本質。

朱永興盡管不反對這一點,但也對鄭成功只顧小集團利益,私心自用很是不滿。本來他是有很多事情要提醒鄭成功,比如經營臺灣不可急於求成,立令過嚴,應該隨著墾荒、建屋等開發過程的進展,鼓勵將士和文官把家屬逐步遷來臺灣;比如臺灣初開闢階段,條件艱苦。對將士也應予以更多的關懷,勿使人心惶惶,諸將解體等等。

事實上,這些建議看似簡單,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