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炮車重新組起來。”朱永興可不只是要進行火炮試射的,那個炮車的設計中有他的創意,要從頭講起,才能讓眾人曉得其中的妙用。
這也不怪朱永興,他前前後後已經在外面呆了快一個月,炮車造出來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根本沒有機會詳細解說其中的道理。
炮車周圍的木板被重新插好,正對前面的木板既厚且蒙著棉被和牛皮,中間一個拱形的豁口則是留給火炮射擊和觀察前方的,而且這個拱形缺口也可被另一塊象門似的木板擋住。令人不解的是,作為護盾的厚木板上還分佈著杯口粗細的圓孔。
朱永興帶著眾將先圍著炮車轉轉看看,然後笑著指揮幾個炮兵把炮車下的長矛取下,插進那些圓孔裡。
“原來還有偏廂車的功能,可結而為陣,阻擋敵人。”賀九義恍然笑道:“殿下巧思,末將佩服。”
朱永興聽恭維聽慣了,臉上微笑,又讓士兵將炮口擋住,和眾將站在炮車前,指點著說道:“在敵人看來,象是偏廂車,豈知其後有炮?待接近敵人後,把擋板一撤,火炮猛轟——”他轉頭向陳道博、張南詢問道:“現在的射速可達到多少?”
“回殿下,現在可達三息一發。”張南躬身答道。
古代的時間單位劃分得不細,通常到“刻”為止,朱永興便派人用沙漏將刻以下的時間單位劃分出來。一刻是三盞茶,一盞茶為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為十息,一息也就相當於後世的四五秒鐘。
十幾秒一發,雖然還不是歷史上的最快紀錄,但也算是非常高的射速了,而且還有進步的空間。
朱永興點了點頭,說了句“繼續努力”,便繼續解說這炮車的用處,“先以偏廂車之形示敵,待敵來攻時,將敵放至射程之內,然後數炮連發,敵必混亂,我軍便可趁機反衝;若敵結陣防守,我軍亦可推車緩進,作出衝陣的假象,近敵時亦猛轟之,敵陣一亂,便可趁勢衝殺。”
岷殿下真是夠陰險啊,馬寶等人嘴上恭維不止,心中卻不免為敵而悲哀。若是初次交鋒,敵人不明底細,非吃大虧不可。
“不僅要訓練提高射速,還要訓練如何快速撤掉擋板,快速發射火炮。”朱永興對兩位炮兵軍官叮囑了一句,便下令開始試射。
時間不大,演練場上便是炮聲隆隆,煙霧升騰,草靶、木靶被紛飛的彈丸擊飛打碎。
第六十五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
炮兵是兵種,但卻不是於整個部隊的存在。如果高階將領不熟悉本軍擁有的武器效能,又如何能發揮威力?又如何能根據武器的優缺點而排兵佈陣?
朱永興這不是顯擺,而是頗有深意的講授。新武器列裝部隊,往往便意味著戰術和打法的改變,將領們必須瞭解這種變化,並進行思考和調整。至於能有多大的效果,朱永興沒辦法知道。
但朱永興知道自己只是一個人,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他是懂的。所以,必須要培養和提高手下將領的能力,否則,累死他也沒法四處狂奔。何況,他也沒把自己當成絕世名將,能夠指揮若定,輕鬆獲勝。
知道自己的長處,瞭解自己的短板,揚長避短,才是朱永興漸漸領悟並要持之稟承的辦法。長於戰略,眼界廣闊,思維新穎奇特,知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這就是朱永興給自己總結的優勢,並且盡力在這些方面進行發揮。
進取廣西的佈置最後敲定後,朱永興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坐鎮諒山,等待訊息。汝陽王馬寶等人則趕赴同登,指揮入桂作戰。
鎮南關、平而關、水口關,合稱“南天三關”,是由安南入桂的必經之路。明軍的作戰計劃是佯攻水口關,實取鎮南關。因為水口至龍州有長約六十里、寬二至十里的山川河谷,地勢平坦,便於大部隊行進機動,必然是清軍重點防守之地。而鎮南關雖然險要,但與大理的龍尾關相似,可攀崖越澗,由山背間縋繩而入。
有繞襲成功的經驗,還有熟悉這裡的賀九義等官兵,又有一千擅長攀爬的僮、瑤兵丁助陣。朱永興覺得首戰獲勝應該有很大的把握。而且,這裡是廣西清軍力量相當薄弱的地區,統治也並不鞏固。
造成這種狀況和清廷當初佔領廣西所採取的政策有很大關係。因為當時廣西清兵主力在提督線國安率領下奉命進軍雲南。剩下的兵力不敷使用,便以移檄“諄諄以招撫為先”。廣西清軍依旨而行。選拔“知事能言之官分途招徠”,南明殘軍各部兵將紛紛出降,南寧府和太平府的明朝官員也大批具文歸順。其中便包括龍州、下石西州(地近憑祥)、憑祥、思陵州(今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