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象張某所吹噓的那樣大能,但亦不可輕視。然對偽宗室的情況,我們都知之甚少。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以往我們失敗,恰恰是這個問題。其人的脾氣稟性,用兵風格、手段,全然不曉。敵暗我明,知己而不知彼,豈有獲勝之理?”
“王爺英明。”劉玄初恍然道:“今留張某,便是欲藉此瞭解偽宗室之言行。探悉其心中所想,找尋其行為規律。”
“呵呵。本王正是此意。”吳三桂得意地一笑,說道:“在王府中嚴加看管,他不過是籠中困鳥,何足為慮?”
“監視並記錄,或也可適當任其行動。”方光琛突然狡黠地插話道:“使其與偽宗室聯絡,透露些我軍動向。如此,日後張某事發,王爺也有說辭。”
吳三桂愣了一下。但看到方光琛那頗有深意的笑容,不禁恍然,哈哈大笑起來。
從歷史上看,吳三桂在李自成死後,便喪失了一個最大的奮鬥目標。而他便如同一條被拴上了鏈子的狗,走上了為滿清賣命的路。
其實從出賣山海關開始,吳三桂在人們心目的英雄形象並沒有打折扣。連史可法都對他贊聲不已,寄予厚望,但接下來的事情大出人們的意料,一心想要恢復大明的吳三桂突然間再也不提這個事了。相反,追殺南明殘餘勢力成了他後期所要做的主要工作。那些明朝的遺老們這時才明白,吳三桂並不是來幫他們中興復闢的。他真正要幫的是滿清。
在吳三桂與南明殘餘勢力長達十幾年的較量中,他得到了滿清皇朝給予一個漢人軍官的最高榮譽。但同時,平西王吳三桂在道德上的聲譽日漸敗壞,隨著他軍功越來越大,殺掉的南明的臣子越來越多。在道德上他也就完成了一個妖魔化的轉變。
明朝並不是一下子就滅亡的,在北京失落以後。歷經了福王、魯王、唐王監國的各個時期後,桂王朱由榔走上了政治舞臺,史稱永曆王朝,這個王朝倚仗著地理上的優勢,竟然存在了十六年之久。十六年間,為了一個智商不高、情商更低下的朱由榔,明朝的最後一批精英丟掉了生命,而負責圍剿這位明朝最後一位王孫的,就是吳三桂。
在吳三桂的步步緊逼下,窮途末路的朱由榔逃到了緬甸,一個遠離中土的異邦國家,但這並不能保住他的命,依然被吳三桂所俘殺。朱家天子最後血脈,就這樣斷送到了吳三桂的手裡。而他絞殺永曆的行為激怒了所有的漢人士大夫階層,包括當初對他深表同情的人。
在戰爭終於結束後,人們開始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曾經發生過的事。於是,人們發現,從出賣山海關的那一天起,吳三桂就一直在玩弄著不為人知的陰謀。他其實是和滿清一直站到一條線上的,而殺死明朝皇帝,不過是他真面目的最後暴露。
吳三桂因此成為了人民公敵,也成為中國歷史最為聲名狼藉的人物之一。當他被康三麻逼上絕路後,厚顏無恥地舉旗抗清,以“復明”為號召時,才發現他早已經輸掉了漢人的擁戴,失去了民眾的同情和支援。
漢奸當得決絕,滅亡漢家江山毫不留情,最終也難逃“走狗”的悽慘下場。吳三桂在以自己的決絕、無情證明對滿清的忠誠的時候,也為自己掘好了未來的墳墓。
而且,張維翰的話語在吳三桂的心中撒下了毒種。雖然還沒有生長髮芽,但只要時間、環境合適,毒種便會瘋長,不可抑制地蔓延。
而吳三桂也會心存警惕,對順治,這個他曾認為是“明主”的清帝,確實有過天性涼薄的行為,兔死狗烹這個成語,以及相關的典故,對吳三桂來說,簡直是太熟悉了。
站得高,望得遠。對於熟知歷史的朱永興來說,對吳三桂這個喪心病狂的漢奸,他是絕不會手下留情,心存幻想的。
但不同於在大理與張維翰的初次交談,當來到安南的張維翰再一次拜見,並提出說服吳三桂反正來歸的時候。朱永興的心理起了變化,並不是對吳三桂生出了指望,而是他想出了一個計策,一個心理戰的算計,或許能在日後發揮出難以想象的作用。
所以,他以自己的先知先明給了張維翰些幫助,讓他去忽悠三鬼。能否成功,朱永興不知道;張維翰是否會被吳三桂殺掉,朱永興也沒有把握。但他看得出來,張維翰並不恐懼死亡。很有那種,那種捨生取義、青史留名的氣概和覺悟。
這種思想和覺悟。朱永興不是很理解,但卻欽佩得五體投地。
“倫理的力量,能夠而且必將產生幸福、平安以及美好的感覺只有一種途徑能抵達幸福的彼岸,這就是超脫所有道德中立的價值觀。”除了宗教以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