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7部分

是善於操舟者,且擔任通譯和其他與朝貢有關的事務。他們在琉球定居以後,便成為代表中國長期協助琉球,增進中琉關係的一群優秀人員。

在1400年至1550年,琉球進入黃金時代,高度發達的商業,與內地、朝鮮、東南亞和日本進行貿易。

1609年(萬曆三十七年),鄰近琉球王國的鹿兒島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派遣樺山久高率領三千士兵侵略琉球,將之劃入島津家版圖。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長崎代官村山等安奉德川家康之命,由他的兒子村山秋安率船十三艘,動員二、三千人侵略臺灣,這是日本首次大規模的對臺用兵。但是,日本的行動被琉球王尚寧偵知,在國家殘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遣使以聞”,通報中國防備日本侵略。可見琉球國王仍然效忠於中央政府。

1632年,琉球在被薩摩所佔島嶼建立館舍,兩國同時派官員管理來往貿易和收稅。此後琉球王國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同時向表面上的中央政權和實質上的薩摩藩稱臣,在官方的朝貢貿易收入後,再被實際宗主薩摩藩剝削一次,

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寫作了《七子之歌》,將被帝國主義列強強佔去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九龍、旅順大連七地,比作離開了母親懷抱的七個兒子,哭訴著被強盜欺侮蹂躪的痛苦。

而在“臺灣”一節裡他寫到了琉球: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無論是從記憶中固有的強烈的仇日情緒,還是從現實的考慮,朱永興都斷然不會坐視琉球被倭國侵略的事實。所以,打通出海口,他便有意透過正式、非正式的使者向琉球王室傳遞這樣的資訊,並且逐漸加大從琉球進口硝磺的數量。

琉球是個小而弱的國家,換句話說,他只能是隨波逐流,處處恭順。對於南明政府的資訊試探,起初是沒有積極回應的。畢竟明清戰爭的結果似乎已經不可更改,琉球王也於1654年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並被清順治帝封為琉球王。

但隨著明軍的不斷勝利,琉球王室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開始透過商人關注南明政府的崛起。畢竟清朝只滿足於朝貢的虛榮,根本沒有盡藩主國責任的能力和意思。最後,琉球尚質王終於秘密派出了使者,請求南明出兵,驅逐倭國薩摩藩兵,結束琉球被侵略、當傀儡的歷史。

琉球盛產硫磺、硝石,對於明軍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原料來源。而薩摩藩的軍力,顯然並不需要主力大軍出動便可擊敗。而在琉球立足,無疑又能夠開拓並保證東亞商路的暢通。

這一點,朱永興看到了,英國人也看到了,所以才急著求見,希望能搭上順風車,將商業的觸角伸向東亞。琉球與薩摩藩最近,而該藩也是幕府宣佈鎖國以後,唯一能以此變相方式獲得國際貿易收入的私藩。也就是說,透過琉球,很有可能打破鄭氏獨家與倭國商貿的局面。

而琉球派出的是秘密使者,英國人竟然獲悉,自然是朱永興派人有意透露的。無他,想借機從英國佬手中得到更多的好處而已。

果然,英國佬被朱永興欲擒故縱的手段搞暈了,很急切地表示願意出兵助戰,願意給大明更多的幫助,商業上的優惠也可以談。而朱永興繞了一圈之後,算是勉勉強強答應了英國人的要求。

其實朱永興不怕英國人不作出讓步,幫助琉球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憑藉明軍的實力,完全可以獨力完成。而得到這樣兩全其美的結果,才令他感到滿意。

當然,出兵琉球不是現在的事情,朱永興給琉球秘使的答覆也留出了餘地,一年之內,明軍將會出動。在這段時間內,琉球要做的便是忍辱負重,併為明軍提供最大量的硝磺。

外人或許不知道南明崛起的真正原因,讚歎、驚詫、欽佩、不解其實在朱永興看來,也很簡單,那便是將各種有利的力量不分大小,統合起來,併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但在那個時代,也只有他具有這樣的眼光,具有這樣的思維,具有這樣的知識,能在紛繁複雜的內外形勢變化中,巧妙地捕捉到機會。

而在內部人的眼中,朱永興則是“天降聖人”般的存在,由起初的半信半疑,到現在的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