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海龍”號搖晃著擺脫了敵船,舷窗受損,主桅杆也被打斷,只能靠著後桅航行。段智英指揮著受損的戰艦艱難轉向,一邊向本方戰線撤退。一邊繼續槍炮齊發,奮戰不止。

突擊支隊向前頑強地挺進戰線,壓縮著港口外的空間。而隨著衝出港口的清艦損失慘重。後續出港的便形成了加油戰術。非但無法形成數量優勢,反倒是越打越少。

三艘明艦突然從陣線的縫隙中穿過,象一頭不可阻擋的老虎衝入戰區,槍炮齊射,橫衝直撞。楊彥迪見敵艦數量大減,遂將機動支隊的三艘戰艦調了過來。解救己方陷入包圍的兩艘軍艦。

兇悍的攻擊使行將崩潰的清軍艦船不敢抵擋,對“海龍”號、“海獅”號的圍攻也很快被瓦解。三艘戰艦拖曳著、保護著兩艘友艦順風行駛,回到了戰線後面。此時,兩艘衝陣的軍艦都受到了不小的損毀,人員也傷亡很大。甲板上到處都是血肉、屍體和傷員,但軍旗卻被釘在僅存的桅杆上。依舊在獵獵飄揚。

戰鬥已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港口外十餘艘清艦無心再戰,撤退的命令一下,便掉頭返航,駛入港內。

下達撤退命令的是已由南洋副將升為潮州總兵的許龍,他現在是港口內清軍官職最高者。他看得很清楚,隨著港外空間的不斷縮小,出港作戰的己方艦船已難以形成數量優勢,而明艦在體積和火力上卻佔有極大的優勢,強行作戰只能是不斷損耗。

許龍希望明軍艦船能夠趁勝追擊,從而掉進他預想中的天然陷阱。在狹長的港道內,明軍艦船因為體大笨重而會機動不靈,而清軍艦船則可以發揮體積小、速度快、機動性強、吃水淺的優勢,對明軍艦船實施圍攻。

但明軍艦隊並未如其所料,匆忙追擊撤退的敵艦,而是整頓陣形,緩緩壓上,牢牢封鎖住了港口。

許龍感到失望,但並未絕望。抬頭看了看天色,又再次觀察了風向,他微微眯起眼睛,派出親兵,請各部將領前來會議。

炮聲終於停了下來,但瀰漫的硝煙、濃厚的火藥味仍籠罩在戰場上空。鮮血染紅了海面,有的艦船還在燃燒。

一場大戰下來,明軍共死傷五百餘人,清軍則數倍不止。清軍艦船被擊沉三十一艘,被俘八艘,傷者不好估計。而明軍重傷兩艘,輕傷六艘,無一沉沒,依然具有戰鬥力。

更重要的是,突擊支隊透過英勇的戰鬥,達到了最好的結果。本來計劃是有備用的,即突擊支隊無法達成突襲效果,封閉港口的行動失敗。他們便要且戰且走,將清軍艦船引至外海,與主力艦隊合力圍擊;如果清軍不追擊,那便在港口外圍遊動監視,等待主力艦隊前來,再行決戰。

這三種結果相比較,自然是第一種最好。無論是外海圍擊,還是大決戰,都未必有百分之百勝利的把握,只有第一種,將敵艦封閉於港內,才能夠勝券在握。

雖然達到了成功的第一步,楊彥迪等人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在木質帆船時代,也就是鐵甲艦出現之前,派出火船順風漂至敵艦,引燃敵艦,使之焚燬或喪失戰鬥力,稱之為火攻。這種戰法雖然古老,可也算是一種可行(但並一定最有效)的戰術而被廣泛使用。

但什麼戰法都不能保證一定有效,火攻也是如此。火船隨風漂浮,如果風向不對或者是敵方戰船能夠躲避,則是可以輕易化解火攻的危險的。

命令一下,明軍艦隊馬上便開始準備。此時風向對清軍實施火攻是有利的,但清軍需要做一番佈置,比如調集火船,重新調整港道內艦船的順序和數量等等,抓緊時間進行防備,無疑對保證勝利成果是十分重要的。而寄希望於風向很快改變,則是愚不可及的行為。

將清軍俘虜集中在受創較重的“海龍”號和“海獅”號船艙內看管,兩艘戰艦緩緩駛離,在“海鷹”號的保護下脫離戰場進行休整。八艘俘獲的清軍艦船以及各艘軍艦上放下的小舢板,組成了兩道防火線。

然後,八艘輕型戰艦佈置在兩道防火線中間,負責阻擊出港的敵艦,而它們的機動性可以較為靈活地躲避漏網的火船;重型戰艦則分為兩部,一部在第二道防火線後,既是加強封鎖,又可增援前面的輕型戰艦;另一部由六艘軍艦組成,佈署在防線的側翼,也就是靠近港口右側陸地的一邊,它們可以視時機而出擊,楔入出港的敵艦之間,左右開火,打擊敵人,封堵港口。

明軍佈置已畢,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雖然是嚴陣以待,但吃飯休息還是必不可少,只不過哨兵和監視船要多辛苦勞累了。

時間在悄悄的流逝,清軍的火攻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