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視野中,楊彥迪的旗艦已經衝到了艦隊的最前面,長時間在高、雷、廉州及附近海域活動過,他比英國佬更熟悉這裡的海情和舤線。
不知道英國佬是怎麼對付清軍的哨船的,反正岸上的烽火臺並沒有發出報警訊號。大概在清軍眼中,什麼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等等,都是一個德行,分不出具體的國家。
段智英放下了望遠鏡,身後甲板上也熱鬧起來,戴著紙帽子,臉上塗的亂七八糟的明軍士兵紛紛從船艙中出來,到甲板上透氣。裝束雖然夠癟腳,但從遠處看,本來也沒多少清軍真正見過西夷人,卻也難以分辨出這些怪模怪樣的西夷人竟是明軍假扮。
第二支隊即便有兩艘法艦打頭,估計也混不過來了,段智英苦笑著搖了搖頭。因為艦船數量足足有八十多艘,“荷蘭”人太多了,清軍不是傻瓜,要他們第二次上當顯然有些異想天開。
不過,那也應該是四五個時辰之後的事情了。在那之前——不正是突擊支隊大發神威,建功立業的機會?或者是一場激烈慘酷的大海戰之後,自己葬身海底?段智英突然笑了起來,每艘船上差不多都安排了一個英國佬充門面,現在這個英國佬正滑稽地比劃著手勢,似乎要證明他比一個明軍士兵更強壯。
“艦長,這個英國佬還真有意思。”見習少尉李望山走了進來,作為同是講武堂海軍科畢業的校友,他和段智英關係親近,更對這位學長如此快地高升而欽佩不已。
“莫要小瞧他,說不定他以後會成為咱們的顧問呢!”段智英已經聽到了朱永興似乎要聘請西夷作海軍顧問的風聲,便間接地提醒這位小學弟,“英國人的航海技術是很厲害的,特別是遠洋。而且他們的海戰水平也很高,當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便是被他們打垮的。”
在講武堂有專門的講述外國海軍的課程,目的是讓這些軍官開闊眼界,而將近百年前的那場關乎世界歷史走向的大海戰也是教材之一。
“艦長說的是。”李望山連連點頭,說道:“講武堂又有了新的地圖,那英國離此有萬里之遙。殿下有一次看著地圖,曾感慨地嘆息:兩國交往總是互相的,可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能來明國,明國還沒有艦船能駛往歐洲,真是很遺憾。”
段智英沉默了半晌,抬頭望向無邊無際的大海,低沉地說道:“那便讓我們努力奮鬥,早日實現殿下所願,讓歐洲的西夷人也能看到我們大明的威武軍艦。”
終於還是沒能胡混過去啊!儘管第二支隊的指揮陳上川早有預料,但還是感到些許的失落和不滿。現在,他正帶著一支分艦隊攻擊清軍的瓊州口(現海口港),把失落和不滿透過炮彈發洩了出去。
瓊州口的清軍艦船並不多,陳上川指揮的艦隊佔有明顯的優勢,牢牢地封鎖住了海岸線和港口。清軍艦船衝不出來,在火力對抗中很快便喪失了還擊之力,岸上的炮臺也被一一打啞。
十幾艘只裝備兩門火炮的輕船隨著陳上川的旗號衝了出來,衝入港口,在離敵艦很近的距離開炮射擊,將一艘艘敵艦送入海底。
雖然很想將敵船俘獲,但時間是寶貴的,此次行動的目標是白鴿門水寨,只要擊沉敵船,使其難以越過海峽報警便達到了目的。
戰鬥已經毫無懸念,陳上川的望遠鏡轉向了海峽北面,在視野的盡頭並沒有發現筆直升起的烽煙。或許是離得太遠看不見,或許是沿海遷界廢棄了烽火臺,也或許是被清軍哨船看破後下手果斷,沒有漏網之魚。他並不敢確定,但儘快按計劃行動,使突擊支隊有後力支援,總是沒有錯的選擇。
第一百三十七章 廣東戰局推想
蘇利,蘇利,朱永興摸著下巴,在腦海中搜尋著有用的資料。可惜,除了目前手頭的情報外,他並沒有在自己的記憶中得到有用的東西。
這個海寇出身的傢伙確實有些狂妄,或者說是愚蠢。如果他同清軍已經勢如水火,自然要軟語相求,以期得到明軍的援助。可這傢伙卻獅子大開口,實在有些不可理喻。
憑什麼?就憑碣石負山阻海的險要,憑其為了抵擋鄭家進攻而屢次加固整修的碣石衛城、龍牙營寨和獅地山營寨?憑他的手下的那點兵將?
或者——朱永興似乎想到了什麼。蘇利固然是因為清廷的沿海遷界涉及到了他自身的利益,但飽受遷界之苦的百姓難道不會因為有了反抗暴政的領頭人而紛紛投靠,甚至於愛戴他嗎?
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善良的百姓因為蘇利反對遷界而投靠擁戴他,稱他和他的黨徒為“老蘇兵”,選擇性地遺忘了他加大稅賦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