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又露出了歡心的笑容。
又短又禿的耳朵,兩隻閃著綠光的狼眼,向著可疑地樹叢中瞥視。然後,這隻野獸偷偷地向前爬行,頭縮在聳起的肩胛裡。
突然,狼敏捷地一躍,溜過地上的一根朽木,彷彿要把全身傾斜過去似的。
弓弦響,利箭射。狼嗥聲響起,這隻野獸在空中回過頭,向著臀部,彷彿要咬齧襲擊它的人。但是,它倒了下去,拖曳著負傷的身體,用前爪急促地移動,還發出小狗般的嗚咽。
昌國公高文貴笑著從樹後站了起來,身後的親兵已經飛跑過去,用長矛結果了惡狼。用繩索繫結,挑在矛上,嘻嘻哈哈地跑了回來。
“回了,回了。”高文貴把弓箭扔給了親兵,雖然火槍不錯,但他用慣了強弓,還是覺得用此打獵更為順手,“這兒既有狼,想必那老虎便不在此處,空等無益。”
老虎?沒錯,這種後世的稀有動物在目前的川中卻是多的很,且成了禍害。這全是連年戰亂所造成的,“田畝荒蕪,居民離散,餓虎成群,村野市集,任其出沒”。特別是清兵入川之後,饑荒更重,清兵無食,亦略人為脯。
當時成都人多逃入雅州採野菜為食,亦多流入土司者。而清軍退出成都時,將領梁一訓復驅殘民北走,至綿州盡殺之,川中十不存一。
在這樣的條件下,明軍縱然擊敗了李國英,迫使清軍退守重慶,也只能株守雅州(現雅安)和嘉定(現樂山)地區。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根本就難以進一步拓展地盤。
事實上,朱永興派明軍入川,採取的是和當年蜀王劉文秀差不多的戰略。先據一糧餉稍足之地,也就是雅州,然後緩步經營,待糧餉充足、大軍聚集後,或北收成都、順慶(今南充地區),或東下重慶與夔東十三家會合,從而開啟西南局面。
蜀王劉文秀奉詔回滇後,留下了部將威寧伯高承恩繼續鎮守並經營雅州地區,成績是明顯的。史書有載:是時高承恩駐雅,兵馬聚集,幾無有司之政。田糧專上穀米豆草,不用民間錢糧,雖伕役徵繁,而井裡飽暖,民忘其勞焉。
後來清兵入川,川中明將內訌,自相攻伐,高承恩被殺,其部將郝承裔率軍降清,依舊鎮守雅州。這段時期雅州受到的破壞並不是很大,又有相當多的成都人避難於此,土地荒蕪的情況並不是很嚴重。所以,川中糧食皆仰食於雅州、土司及大渡河所越雋衛。
正因為如此,明軍才選擇了雅州作為川中根據,一方面可以就地籌措一些,一方面由建昌(今四川西昌市)、黎州(在今四川漢源縣北)向雅州運輸。這樣的話,後勤壓力才能降到最低。
另外,雅州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素有“川西咽喉”、“門戶”之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雅州藏茶歷史悠久,唐、宋以來,朝廷先後行“茶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邊”,雅州便曾是茶馬司之地。假以時日,經營得當,朱永興希望在雅州開展茶馬交易,在成都平原地帶訓練出一支精幹騎兵。
當然,這都是長遠規劃,沒有兩、三年的經營,沒有大量人口的填充、重建,沒有財力、物力的源源支撐,一切都是空談。
而經營的第一步便是軍屯,“一手刀槍,一手鋤”、“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生產即是戰鬥”等等口號,自然是朱永興剽竊後世的做法。沒辦法,既要養活軍隊,又要移民拓墾,所需錢糧實在是太多了。軍隊如果還是全部脫產,雅州一地的錢糧可能勉強夠用,但移民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即墾出荒地、收穫一季糧食之後,才能不用官府再補貼吃用。
這便是攻掠廣西和開拓四川的不同之處:攻掠廣西簡單,一個字“打”;開拓四川則重在籌劃和經營,軍事上卻暫時不主要。攻掠廣西主要依靠將領的作戰指揮,戰士的英勇用命;開拓四川則考驗政府的規劃,錢糧的籌措、運輸,移民的有序遷入,地方官員的治理水平,耕牛、種子、農具等的供給等等,實在是一個全面的工程。
昌國公高文貴率部先行入川,在雅州站穩了腳跟,並開始軍屯;數月後,慶陽王劉震率部抵達嘉定,沿路派兵駐防,保證了滇川通路的暢通,並收降了一些投清的蜀王舊部,與高文貴所部併力軍屯;再數月後,晉王李定國由建昌入蜀,徹底穩定了川南局勢,並護送了第一批三千多移民。
分批入川,相隔數月,是在計算和衡量了政府財政情況下的無奈之舉。雖然緩慢,但卻保證了錢糧的最小供應和運輸量,是一種滾動發展的策略。
晉王入川后駐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