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神來的守城清軍從四面八方趕往增援被轟塌的地段。
城外明軍的陣地上士兵們不慌不忙地列隊佈陣,並沒有趁機發動進攻,似乎很可惜地錯過了這次破城良機。
蜂擁而來的清軍在煙塵瀰漫中圍住了缺口。清軍將領稍微鬆了口氣。從其它地段調來的大隊清兵已經用明晃晃的刀槍堵住了缺口,豁口兩端也被密密麻麻的弓箭手佔領。
“太幸運了,真是菩薩保佑。”守將擦去額頭上密密麻麻的汗珠,雖然不知道明軍是如何掀翻城牆,又為什麼不趁虛進攻。但眼前的危機似乎度過了。
接下來便是用木料在豁口後方修建柵欄,等到明軍再衝擊這個豁口時,兩側頭頂上有嚴陣以待的弓箭手,正面也會遇到依託柵欄防守的清軍步兵的抵抗。一旦這個柵欄完成,熬過這個白天,守將還會組織百姓用裝滿石頭的大型的木籠,在木籠填補缺口。使防守能夠更加容易。
清將已經做好了下一步的謀劃和安排,並深深地為明軍的遲鈍而感到慶幸。
但現實卻是殘酷無比,謀劃還未付諸實施,一連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再度響起,嚴陣以待的大批清軍與數十米的城牆一起被飛揚而起的碎石和煙塵籠罩起來。不僅僅是傷亡慘重,剛剛有所恢復的戰志和士氣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這一次。明軍真的發動進攻了,而且攻勢如火,衝鋒如風。煙塵還未完全消散,明軍士兵已經逼近缺口,在火槍密集的攢射聲中。突擊隊迅猛地殺進了城內。
對於攻城,以及破城後的作戰,明軍的經驗已經相當豐富。迅猛地突破,迅速地展開,各部士兵在軍官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推進,將戰鬥蔓延到城中的各個地方。
儘管解決城內清軍尚需要時間,但大局已定,以多打少,以優勢裝備對落後武器,以士氣如虹對軍心頹喪,勝利已經毫無疑問。而且,由於清軍過於倚賴城池,對堅持到援軍到來也是太過樂觀,導致的結果便是被全殲。
尖銳的哨聲被唐季吹響,緊接著他的身旁爆發出一團團白煙,火槍完成了一次齊射,士兵們動作一頓,另一排士兵邁步而上,越過他們,再次舉槍,在尖厲的哨聲中又是一次齊射,橫掃著前面的敵人。
公式化的打法,富有層次的火力覆蓋。經過高州、新會、廣州攻城戰的明軍,是越來越熟練,象一架機器,精確地執行著操作,滾滾向前,用鉛彈和刺刀推出血染的勝利之路。
“降者不殺,棄械免死!”
勸降聲與喊殺聲交錯響起,圍城之時,廣東的降兵降將便對城內的清軍開始了政治誘降,此時伴著強大的攻勢,以及不可扭轉的失敗,效果更是明顯。
冷兵器時代,要擴大軍隊,俘虜是最佳來源。楚漢相爭,劉邦與項羽對峙,前線損失的兵員,大部分便是靠韓信俘虜的齊國人補充。朱永興盡管有些不甘心,但卻依然採取了較為靈活的俘虜政策,只除首惡,協從寬赦,不斷絕清朝官兵投降響應的可能性。
難道非逼得清朝官員寧願戰敗自殺也不投降?難道非要讓許多可以避免的戰鬥演變成慘烈的血戰?答案是否定的。清廷無道,不少官兵並不願意為其賣命,是完全可以爭取過來的。把嚴厲懲罰,以儆效尤的範圍儘量劃小一些,這不僅是胸襟的展示,也是最大限度的分化清朝內部的漢族勢力,不重蹈太平天國愚蠢舉動的一著好棋。
城中的戰鬥在繼續,城內軍隊繁雜的弱點終於爆發了。增援廣東的閩省清軍,這其中有耿藩的人馬,有總督李率泰的人馬,有拼湊起來的其他部隊,城內又有原來的守軍,在敗勢已定的情況下,這些臨時聚合起來的軍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分裂,作戰不同心,敗退則爭先恐後。
首先投降並反戈一擊的是梅州原來的守軍,畢竟這幾天城外勸降的都是廣東的清兵清將,對同是廣東部隊的梅州守軍影響最大。而內部的混亂使清軍的防禦出現空當,被明軍逐漸分割,潰敗驟然加速。
東城門突然開啟,一股清兵不肯在城中坐而待斃,在耿藩下屬參領白顯忠、徐萬耀的率領下想突圍而出。在這股清兵面前,是一道道壕溝,特別是城門處呈半月形的防禦工事,成了他們難以逾越的障礙。
火槍,突圍的清軍對這武器並不陌生,讓他們感到陌生的是明軍燧發槍遠超火繩槍的射速和威力。槍聲響個不停,一排一排,持續不斷,只不過是五百火槍兵,依靠著胸牆壕溝,便將數千的清軍牢牢堵住。在血花飛濺、慘叫連連的殺戮中,清軍拼死衝進了壕溝,但迎頭飛來的成群的手榴彈又使他們面臨更慘重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