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中原後,錢糧財政一直緊張,等到吳三桂在滇省用兵時,更是加稅加賦,全力籌措。而滿清最後撤到關外,不過是臨時撈了一把,劫掠所得是很有限的,所以才難以長期支撐。
“太祖曾言:管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章京史辛柱沉聲說道:“現敵人在寧遠,在寬甸,在蓋州,共是三處用兵,我軍分兵勢弱,若能集兵擊破其一路,則敵膽寒必退。”
“道理聽得象那麼回事,可該如何操作呢?”碩哈低聲說道:“若要集兵,便要放棄一處或兩處,錦州?恐怕不行;這裡?也不妥當;寬甸呢,那裡本來就沒多少兵,即便趕來恐怕也不濟事。”
史辛柱橫了碩哈一眼,強辯道:“那就把盛京的兵都調來,前線若敗了,那裡便守得住嗎?要是還不行,那咱們滿人男男女女都上陣,還打敗不了敵人,就都抹脖子得了。”
“對,全族動員,跟敵人拼個你死我活。”阿濟根蹦了起來,大聲說道:“偽帝不議和,咱們就把遼東這十幾萬明軍全殺光,看他還猖狂。”
“你能增兵,敵人就不能嗎?”碩哈微微低著頭,繼續用不大的聲音說道:“咱們是男女老幼都上陣,人家可是能調來幾十萬大軍。別忘了漢人有多少,拼人數,咱拼得過嗎?”
“膽小鬼。”
“怕死的軟蛋。”
卓布泰趕緊拍桌子,給突然熱烈起來的氣氛降溫,看著象鬥雞似的互相瞪眼不服氣的將領們,他無奈又無力地搖著頭,不耐煩地將眾人趕了出去。獨自在帳中思索了半晌,卓布泰拿起紙筆,開始給兄長寫信討主意。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五章 得子,變局
打敗滿清已經毫無疑問,但要徹底剿除,卻還是一個較長期的任務。
只要滿清不投降,他們可以向北,向北,再向北,建州守不住便退到吉林,吉林守不住便退到黑龍江,甚至越過大興安嶺,到西伯利亞去。
而明軍越往北越困難,氣候環境,物資運輸,衣食住行,等等,補給線越拉越長,沒有積累和經營,便難以大踏步北進。
當然,就原來明朝的疆域圖來看,遼東在嚴格意義上只是現在的遼寧省和吉林省一部,最近北的軍事屯堡便是李成梁修築的寬奠六堡,而原建州三衛屬於羈索州,並沒有明軍實際駐紮。
只是朱永興的目標遠不是恢復舊疆域,也不會再設什麼羈索州,不僅由東北至圖們江流域、東南至鴨綠江、西至開原及遼東邊牆一帶的建州三衛都要進行軍事佔領,並進行確實的府縣政治統治,他還要跨過黑龍江,擊退沙俄,與其爭奪西伯利亞。
有這樣遠大的目標,將滿清趕出遼東便只是第一步,然後步步為營,一邊建立屯堡作為物資補給點,一邊不斷地向北推進。從這個目標出發,穩下心來便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對於滿清,此時不降也是覺得尚有退路,哪怕是苦一些,也絕不至於無立錐之地。吉林先不說,寧古塔(約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靠日本海)之地又豈是明軍能夠打到的。
要知道,幾百年前的寧古塔是尚未開化的地方,氣候嚴寒,人煙稀少。在前人的記述中。它是令聞者畏途,行者卻步的。比如被被流放的吳兆騫便寫到:“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正是這樣的惡劣和苦寒,使滿清存著最後的信心,敗是敗了,但絕不會亡族。而這樣的環境磨礪之下,族人臥薪嚐膽,重複當年武勇,並東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事情。
也正是有這樣以防萬一的心理,滿清就總是提不起傾全族之力、絕死一戰的勁頭。從退過長江。再退過黃河,再退出中原,再退
所以,在接到卓布泰的急報後,以鰲拜為首的清廷當權派意識到短期內促使明軍退縮的意圖基本上落空,又轉而將經營重點移向建州。也就是說,錦州、蓋州繼續這樣頂著,希望明軍露出破綻。或者先支撐不住;而朝鮮方向的兵力卻要加強,以確保建州這個老窩的安全。
北大荒。北大倉,兩個名詞之間的轉變要經過多少年的經營,要付出多少人的辛苦?
心隨侯雁鄉關遠,淚入徵笳道路難。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誰會闖關東,誰會走西口。誰又會下南洋?
但移民實邊又是勢在必行,光靠軍隊駐紮,總不算是穩固佔領,擴張之勢也行之不遠。為什麼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