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太和殿八倍之多,那麼,秦朝究竟是用什麼辦法將它修築而成的呢?

楊鴻勳: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上這個土臺上面,我找不到方位,一位年紀挺大的老頭兒抽著一個大煙袋,給我講關於修阿房宮的故事。

我問那個老頭兒,這麼大的土包,周圍這麼一大片平地,也沒大坑,這個土是哪兒來的呀?老頭兒告訴我在一個村子有一個大魚塘,那個大魚塘就是當年挖土形成的。我說這麼遠,這個土是怎麼弄過來的,用小車推,挑挑嗎?那不是的,他說透過一字長蛇陣。一個人挨著一個人地排長隊,手遞手這麼傳遞筐籃,就是人的傳送帶。這個效率要高多了,勞動強度也減少了,省得每個人走那麼長的路挑著土,而且挑不多。另外,我還問,運這個土來以後就打這個夯嗎?他說不,這個土運來不能直接用。就好像是昨天剛發生的事一樣,他講得那麼具體。

我說怎麼不能用,他說這個土來了必須過一次篩子。他說工地上支起好多大篩子,把這些土倒在篩子裡頭篩。非常細的土叫馬蘭黃土,地質學上叫馬蘭黃土,是蒙古風吹過來的,從天空吹來沉積下來的。這種黃土是很細的,其實用不著過篩子,直接打夯土就行了。但是它要求高,這裡頭有時候含著少量的雜質,老百姓叫它料姜石,一塊塊像吃的姜一樣,但是比姜小,一塊塊的硬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