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最久,來頭最大的。”陳伯番又笑道。
“哦?”張力來了興趣,“這我還真不是很清楚。”
“魯菜,其實就是魯地的意思,傳自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二國。”見張力感興趣,陳伯番也不願拂了他的興致,又道:“傳說中那個將自己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桓公吃的易牙,實際上是當時善於調味的烹飪大師。再有,,就是孔子。許多人都知道孔夫子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他們卻不知道除了這兩條,孔夫子還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張,比如:“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餒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這其實就說明當時的魯菜已經相當講究。不僅注意衛生,還很追求刀工和調料,幾乎可說是到了日臻精美的地步。”北魏的《齊民要術》也對主要是山東地區的烹調技術作過一些總結。
不僅詳細闡述了的、燒、炒、煮、烤、蒸、膀、臘、燉、糟等烹調方法,還記載了“烤鴨烤乳豬。等名菜的製作方法。到元、明、清時期,魯菜已經大量進入宮廷,成為御膳的珍品,並在北方各地廣泛流傳。清高宗弘曆曾八次駕臨孔府,並在第五次駕臨孔府時,將女兒下嫁給孔子第刀代孫孔憲培。還賞賜一套“滿漢宴存良質點銅錫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給孔府。而這“孔府菜”也同樣是魯菜裡的一個流派,可說是其中的奇葩啊。”
“嘖嘖,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陳大使居然這麼博聞廣識。了不起,佩服,佩服!”張力沒想到一個“魯菜”居然能引出陳伯番這麼一篇大論,頓時對這個原本印象中略有些窩囊的駐日大使大為改觀。不管怎麼說,這個陳大使做個歷史類的學者估計是足夠了。
“呵呵,見笑,見笑了!”陳伯番連連自謙道。
“對了,陳大使,您剛才說“滿漢宴,?難道乾隆在孔府吃的是滿漢全席?那這滿漢全席也都是魯菜系列裡的一支?”張力突然又問道。
“滿漢全席?”陳伯番一怔,旋即笑了起來:“我知道了。張先生您的意思,肯定說的是那個“報菜名。!”
“報菜名?”張力又是一怔。滿漢全席跟報菜名又有什麼關係?
“呵呵,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滿漢全席?所謂的“滿漢全席”其實是出自一段相聲!”陳伯番笑道。
“相聲?”張力這一下更有興趣了,“我知道“報菜名。確實是介,相聲段子,以前好像也聽過,可這怎麼又引出了滿漢全席了?那不是滿清皇庭的看家大菜嗎?”“嗨,什麼看家大菜?一個什麼都不懂,就只知道奴才主子的蠻子朝廷,又懂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陳伯番的嘴角漏過一絲不屑,“那些滿清的輪子,入關以前,一般宴會,就是露天鋪上獸皮,大家圍攏一起,席地而餐。《滿文老檔》裡記載:“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菜餚,一般也就是火鍋配以燉肉,豬肉、牛羊肉加以獸肉。皇帝出席的國宴,也不過設十幾桌、幾十桌,也是牛、羊、豬、獸肉,用解食刀割肉為食。比南方一般的顯貴都遠遠不如。後來雖然他們入了關,受到了一些影響,”一二討會弄此場面一,一你想想,一個皇帝。頓吃卜幾甘凹非,他吃得過來嗎?還不是由著那些御廚自己?願意讓他吃,就做得好吃點兒,不願意讓他吃,就做得難吃點兒,”
“那那些御廚就不怕皇帝發火?”陳夫人突然問道。
“有什麼好發火的?皇帝吃菜之前,都要先有人試菜。試了之後,再等上一段時間,試菜人沒死,才輪到他。這時候,不管什麼菜,早就都涼透了氣兒了,還能有什麼味道?他又能吃得出來什麼?又能怪得了誰?,,這種情況,那宮廷御膳又能有什麼好吃的?又能弄出什麼上得了檯面的大席來?要不然,怎麼乾隆非要跑到孔府去吃人家的孔府菜,而且還是連著去了好幾次?說到底,還不是讒的?”陳伯番笑道。
“哈哈哈,有道理,有道理。”張力忍不住大笑,“我就說嘛。乾隆這老東西怎麼就那麼喜歡下江南,原來就是想吃喝玩兒樂!”
“呵呵,見笑見笑。一家之言,開個玩笑而已。”陳伯番又笑道。
“那陳大使,這滿漢金席又怎麼來的?”張力又接著問道。
“以訛傳訛而已!”陳伯番笑道:“二幾年的時候,有個很有名的相聲名角,叫萬人迷,在北京和天津獻藝。他編了一個段子,羅列大量菜名,名為“報菜名”頗受歡迎。三幾年的時候,在北京跟張傻子、高德名、緒德貴、湯瞎子一同登臺說過相聲的戴少埔也擅長這個段子。因為他說的好,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