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的扛,是一根特大號的皇枉。名叫獨龍扛,前安龍頭後裝龍尾,需要一百二十八人扛行。皇太后的。是九十六人的大扛。這些抬靈的內侍都是經過了嚴格刮練的,平日練,要在棺掛上放上滿滿一碗水,上百人一起行進,包括上下階梯,棺掛上的水都要一滴都不溢位來!
眾抬靈內侍小心翼翼慢慢抬起皇帝和皇太后的棹宮,皇上的先出,太皇太后的隨後,一前一後平平穩穩出了福寧殿。
內執事官在兩側持簍,保護著樟宮皇上和太皇太后的棺掛,跟著出來,順著臺階,將揮宮降下大殿。
接著。引領官在粹宮前跪奏,請樟宮升上龍鰭。龍輯就是一種雕玄有龍紋的專門運送皇上棺材的大車。執事官們抬著粹宮穩穩上了龍鰭。並用彩帷裝飾粹宮。
內執事官持簍寸兩側,擎著傘扇,在司禮官高聲唱引之下,開始啟動。往宮外行去。後面溢冊寶輿、神帛輿、真亭、銘旌跟隨。其後便是皇太后、皇后、親王、皇子、嬪妃等皇親國戚,哀哭聲悽悽慘慘慼戚。
沿途御林軍都是身穿重孝,兩廂站立如儀,杜文浩已經換了一身戎裝。外套重孝,手按劍柄,跟隨靈櫃一旁。
整個治喪活動中所有的人,只有三衙都檢點杜文浩腰胯寶劍,在側護衛。這是皇太后特許的。
送靈隊伍從左殿門出,徑直來到午門。這裡要舉行遣奠儀式。自然還是由嗣皇帝趙煦領著,在司禮官唱引下,四拜、獻祭、再拜,齊聲哀黑
送靈到此就要結束了,就要與先帝永別,一眾皇親國戚們哭聲此刻聲震皇宮,捶胸頓足哀哭的,仰面朝天四腳四手亂抓亂舞的,奔死奔活要跟著去的,各種哭相的都有。內侍們哭著拉著勸著,亂成一團。
其間還有夾雜著發了瘋的雍王趙潁不停朝天磕頭慘叫饒命。
接下來,這裡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要舉行,那就是新帝承繼皇位的受命禮,也就是櫃前即位。
在司禮官拖長聲調唱禮聲中,嗣皇帝趙煦一身斬衰重孝,在宋神宗靈框前,行三跪九叩大禮,祈告受命,承繼皇位。
接著,司禮官在粹宮前跪奏。請靈駕進發。
隨後,引領官跪奏,清新帝回宮。然後引領著嗣皇帝趙煦和悲悲切切的皇太后等皇親國戚返回皇宮,來到舉行重大慶典的大慶殿。在這裡,宰相王佳已經完成了繼位大典所有準備工作。
午門外,禮官跪奏,請粹宮升上大升輿,進發。除了嗣皇帝之外的皇子、親王哭送,靈駕從瑞門出,來到太廟,由曹王趙顧主持,行辭祖禮。
宋神宗的永裕陵還沒有修建好,所以要停靈在太廟裡,等陵墓修好。再移送下葬。而太皇太后要陪葬宋仁宗於永昭陵,所以,行為辭祖禮之後,禮官再跪請靈駕進發。
親王、皇子們送至德勝門,跪拜辭別,目送遠去,然後回宮參加新帝登基大典。
帶領御林軍護送太皇太后靈櫃前往永昭陵的是三衙副都指揮使,大將李浦。杜文浩要留下來參加新帝登基大典,負責整個慶典的安全保衛工作。
登基大典是在大慶殿舉行,這裡早已經佈置一新,並在策定新帝之後,與發引出殯同步進行,派出官員,祭告天地、太廟、社稷。
先前參加宋神宗和太皇太后發引集殯的文武百官,跟著嗣皇帝將靈櫃送到午門。隨後跟著嗣皇帝來到大慶殿,換衣服準備參加登基大典。
禮部官吏已經在殿裡龍案上放置了皇帝玉望,在表案上放置了群臣賀表,在詔案上放置了繼位詔書,硯案上擺放了筆墨紙硯。
大殿兩側,已經整齊擺放著儀仗法駕鹵簿,大慶門外兩側,擺設著用美玉、金銀珠寶鑲嵌的玉輦和金輦,前面宣德門設金格、玉絡、木格、革格五種天子座駕寶輦。另設有寶象,以及皇家樂隊鹵簿的各種樂器。
由於趙煦的登基大典是櫃前即位。也就是在發引出殯的同時繼位。所以在大慶殿簷下陳列了各種演奏用的丹殿大樂的樂器,卻沒有一個樂手,這是置而不用,就放在那。就表示歡慶了。
有些穿越文寫登基大典時,也不管是不是喪期舉行,統統載歌載舞、鼓樂齊鳴,是與史實和常理不符的。
這之前,杜文浩已經將整個登基儀式的安全保衛全部安排妥當,最後時亥,又帶著大內侍衛,在大殿四周巡邏一週。
皇宮內外早已經佈滿御林軍。各道門安檢都十分嚴格,外面的敵人是不可能混進來的,主要是防止內部的人出現問題,所以,在皇上還沒有出來之前,杜文浩又把大慶殿裡面仔細檢查了一遍,包括宮女、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