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要。
因為,這件事沒有解決,太后就無法更換皇帝!
事情的起因,是禮部侍郎,葉赫那拉那晉。
那晉這個禮部侍郎,實際上是個掛名的閒職,當初,為了穩住周憲章的章軍,朝廷啟用因罪賦閒在家的那晉,給了它一個禮部侍郎的頭銜,讓他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朝鮮義州犒軍。那晉回國後,就沒有認認真真上過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搞得禮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禮部還有這麼一位侍郎大人。
那晉這麼做,也是有他的自知之明,因為他是周憲章的業師,太后老佛爺並不待見他。那晉自己也懶得跑去礙太后的眼,幹錯躲在家裡。
後來,周憲章假借趙巧兒,推掉了敏繡這門親事,那晉也幫著徒兒圓謊,聲稱趙巧兒就是周憲章的原配夫人。這件事,紙包不住火,最後還是讓太后老佛爺搞清楚了。太后慈禧太后對那晉更是一肚子火。
那晉得罪了慈禧太后,心頭著慌,卻也不後悔,為了他的愛徒,這老頭倒是什麼都捨得。從那以後,那晉就再也不去上班了,整天呆在家裡喝茶遛鳥,做出一副與政治絕緣的姿態。
慈禧太后惱怒那晉,不過,那晉這副姿態,慈禧也抓不到那晉的把柄,在大清國,當著官不幹事的人多了去了,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呆在家裡,不給朝廷添亂,就是好人,何況,那晉還是大清國有名的忠臣大儒。
然而,乙未年新年過後,這個那晉就開始不老實了。
乙未年大年初四,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囚禁珍妃,宣佈皇帝“病重”,隨即正式公開宣佈,周憲章為叛臣,章軍為叛軍,命令清軍各部剿滅章軍。
訊息傳出來,那晉就跑進了紫禁城,要求面見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知道那晉是來為周憲章喊冤,避而不見。那晉見不到太后,竟然跪在紫禁城午門外嚎啕大哭,歷數周憲章的戰功,為周憲章鳴冤。搞得běi jīng城裡盡人皆知,老百姓同情那晉,也同情周憲章,卻也不敢多嘴。
那晉這麼做,等於是在打慈禧太后的臉!慈禧太后極為惱怒,只是,前方戰事吃緊,葉志超能不能拿下章軍,慈禧心中也沒數,只得暫且隱忍。
2月3rì,也就是三天前,葉志超派人將章軍的兩個副師長,那哈五和羅鳴芳押回了běi jīng城,關在了刑部大牢裡。刑部議處,這兩個人都是周憲章的鐵桿,羅鳴芳與周憲章同罪,都是謀反之罪,而那哈五則是罪加一等——除了謀反,還有一條:假冒皇叔!
按照大清國的律法,兩人都應遭到凌遲處死,滅九族!
那哈五和羅鳴芳剛剛押解到刑部大牢,那晉就跑到刑部,大鬧公堂,指斥刑部顛倒黑白陷害忠良,那晉說到激烈處,竟然動起了手腳,扇了刑部尚書幾個耳光。
剛巧,乙未科進士考試將要開考,舉子們陸續進京,京城裡滿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讀書人,那晉大鬧刑部的事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京城,不少舉子也為那哈五和羅鳴芳打抱不平,紛紛跑到刑部衙門外面為那晉助威。
這一下,慈禧太后下不了臺了。
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刑部以尋釁滋事、傳播謠言的罪名,逮捕了那晉,關進大牢,就關在那哈五和羅鳴芳的隔壁號房裡。
原以為,抓了那晉,就這事就算彈壓下去了。
可是,事情卻是越鬧越大。京城計程車紳百姓、進京趕考的舉子們,竟然自發組織起來,給那晉送飯。
每天到大牢裡給那晉送飯的人絡繹不絕,送的都是美味佳餚,那晉一個人哪裡吃得了,就分給了隔壁的那哈五和羅鳴芳,大牢裡的獄卒也不禁止,三個人在大牢裡好吃好喝,像過年一樣。
更為可氣的是,那哈五在牢房裡還在擺皇叔架子,把獄卒們呼來喚去,這些獄卒還真聽話,一口一個皇叔,叫得不亦樂乎。
慈禧太后恨的牙癢癢,打定主意,先殺了這那哈五和羅鳴芳這兩個叛將,再給那晉來一個賜死,全家流放寧古塔。
可是,慈溪太后還沒來得及動手,就在今天早上,出大事了。
一千多進京趕考的舉子和běi jīng士紳齊集都察院,向朝廷上“上皇帝書”。領頭的是是兩個廣東舉子,一個名叫康有為,一個名叫梁啟超。
這份“上皇帝書”洋洋萬言,筆鋒犀利,為周憲章鳴冤吶喊,要求朝廷釋放那晉、那哈五、羅鳴芳,為周憲章和章軍平反昭雪!
此外,這份萬言書歷數清rì戰爭爆發以來清軍的敗績,指出大清國之敗,不是敗於r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