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齊國古都臨淄,到了前唐尤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可算得上是當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些場景,林星在古裝電視中都曾看到過,故而深信不疑,問道:“那到了我朝,不知蹴鞠發展如何?是否經常有蹴鞠比賽?”
阿三忍不住笑道:“公子說笑了!蹴鞠只是表演節目,何來比賽之說?”
蹴鞠是表演?林星覺得匪夷所思,在他穿越前的年代,足球可是一項風靡全球的運動,人們說起足球,最津津樂道的就是說足球是男人的運動,是戰士的對抗。那場面可是激烈而火爆,現在這大宋人居然把蹴鞠定義為觀賞性的表演節目,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問道:“卻是為何?”
阿三說道:“公子應該知道,我朝推崇儒家學說,強調重文治而輕武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崇尚謙謙君子的溫文爾雅,鄙視孔武之士的爭強好勝,正因如此,蹴鞠才由對抗比賽轉為觀賞性的表演。”
林星道原來如此,崇文不崇武,這是宋朝的最大弊病。不可否認,宋朝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絲毫不亞於唐朝,甚至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但孱弱的軍事能力,卻讓宋朝在戰爭中屢敗屢戰,最終被金元鐵騎踐踏。
這種思想根深蒂固,不單單表現在朝堂和軍營之中,民間亦多是如此。
想到此處,不由一聲嘆息。
阿三見他長吁短嘆,奇道:“公子,難道你喜歡踢蹴鞠麼?”
林星不答反問道:“阿三,你難道不覺得踢蹴鞠是一項很瀟灑的運動麼?”
阿三憨笑道:“公子,我說句實話,你不要見怪!”
林星點點頭,道:“你說!”
阿三有些語含不屑道:“非我一人看法,民間踢蹴鞠的大多是不學無術的惡少年。”
“踢蹴鞠的是不學無術的惡少年?”林星微感錯愕,道,“這話卻是從何說起?”
阿三像是說典故一般道:“公子有所不知。唐朝時期,蹴鞠十分盛行,不僅皇宮中常有比賽,民間亦是十分普及。杜甫詩中曾寫道: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可見蹴鞠的流傳之廣。那時不但男子愛踢蹴鞠,女子也十分熱衷,相傳當時伎女常以踢球為樂。本來踢蹴鞠沒什麼不好,既高雅又健康,但自從唐朝出了兩位蹴鞠皇帝之後,人們對踢蹴鞠者再無好感。”
林星好奇地問道:“哦!是哪兩位蹴鞠皇帝?”
阿三繼續道:“第一位就是唐文宗,相傳他極度痴迷蹴鞠,常常爬上勤政樓去居高臨下地看人家踢蹴鞠和摔跤,而且他本人也是個蹴鞠愛好者,常和市井無賴捉對廝殺。第二位就是唐昭宗,此人比之唐文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但愛踢蹴鞠,鬥雞亦是他的拿手好戲。相傳他被朱溫從長安押往洛陽之時,六軍戰士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批神策軍和上百個惡少年出身的“蹴鞠供奉”跟著他,這是多麼的諷刺!”
林星聽完樂呵呵地笑道:“看來蹴鞠少年們感情還蠻深厚嘛!不過這只是傳言誇大,兩位皇帝誤國,是自身無能,與蹴鞠有何關係?只要不是玩物喪志,踢踢蹴鞠還是無傷大雅的!”
阿三聽他的語氣,知道他很喜歡蹴鞠,若再貶低蹴鞠,就太不識抬舉了,於是笑道:“公子說得是!蹴鞠是死的,人是活的,蹴鞠又豈會影響人呢?”
林星笑道:“不錯!走,我們過去看看!”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九章 廣州恒大
更新時間2011…4…24 20:31:31 字數:3227
書接上文。
看到有陌生人走近,正在踢球的蹴鞠少年們停下了動作,略帶警覺地看著走過去的三人。他們中的年長者,大約二十五六歲,長得高大威猛,虎背熊腰,身上的面板呈古銅色,顯示常年在海邊風吹日曬,其餘眾人均是二十歲左右光景,雖體格不一,但個個都是黝黑精明,靈動活潑,一看就知道是運動健將。
林星走過去才發現,蹴鞠和足球確實有不同之處。首先不同的就是人數,現代足球是十一人對十一人,宋朝蹴鞠卻是七人對七人;其次不同的是球門,現代足球的球門是豎在地上,宋朝蹴鞠的球門卻是“樹兩修竹,絡網於上,以門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勝負”;最後不同的是踢法,現代足球是頭頂腳踢,宋朝蹴鞠卻要求球不能落地,要一直在半空中傳遞,直至進球,否則就判球落地的一方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