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個人能力強,廣州七劍客正好符合這些特點。
主意已定,林星便召集眾人,吩咐他們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下半場很快開始,梅川內酷驚訝地發現,對面的大宋隊好像換了一幫人似的,所有人不但鬥志高昂,而且好像成竹在胸,穩操勝券。這讓他很納悶,按理說,三球落後的大宋隊不應該是這種心態啊。
他百思不得其解,但他認為這不過是大宋隊的負隅頑抗,垂死掙扎,迴光返照罷了,所以他雖然不解,卻依然狂笑道:“小宋人,出來受死吧!”
得到林星指示的廣州七劍客完全不和梅川內酷逞口舌之爭,任憑他在那囂張狂妄。
比賽開始了。大宋隊進攻體系煥然一新,所有人不再全攻全守,而是分立在球場的七個方位,這方位很有講究,分成三排,據說是叫什麼“三二二”,就好像前中後三道線一般,所有人固定在一個區域,前後跑動不超過三丈。整個隊伍的進攻並不是靠跑動來完成,而是靠蹴鞠的傳遞,整個球隊好像是一個整體,參照某種類似於陣法一樣的東西,從而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蹴鞠體系。
這體系見所未見,之前踢蹴鞠,都是人隨球跑,蹴鞠到哪裡,人就到哪裡,而林星創造的這套“巴薩體系”,卻改變了這一格局,利用簡單的短傳配合,就能牢牢控制比賽節奏。
果不其然,日本武士隊雖然個人能力強,但在這水洩不通的配合面前,竟然毫無用武之地。蹴鞠在廣州七劍客的腳下倒來倒去,任憑日本武士怎麼搶也搶不到。每當日本武士跑過去搶球之時,蹴鞠又會精準地跑到下一個大宋隊員腳下,如此倒來倒去,就像河水一般四處流串。
日本武士追著球滿天跑,卻連球的影子都摸不到。
下半場,大宋隊的控球比率高達九成。
這一招果然管用,日本武士雖然體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