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打算。”
曾亮點點頭,神情有些複雜道:“林老弟,現在朝中很多官員對你印象很差,尤其是戶部尚書蔡京,更是多次貶損你,你去了京城之後,日子並不好過,你最好要有心理準備。”
苦日子終於來了,林星嗟嘆一聲。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章 入朝為官
更新時間2011…7…26 20:21:28 字數:2421
書接上文。
林星調任的事情很快有了結果,不久之後,朝廷下發聖旨,提拔林星為工部員外郎,同時不再擔任浙江知府之職,命林星自接到聖旨之日起,即刻赴京上任,不得延誤。
此時林星心中緊懸的大石頭總算落地裡,等待聖旨的日子可真不好過啊。在聖旨中並未提到方臘之事,也沒有點明下一任州官是誰,更沒有說朝廷會派哪位將軍前來平亂。
總之,這一切都和林星沒有關係了。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浙江知府,而是工部員外郎。浙江的事情,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已經與林星無任何瓜葛。
此時他離開浙江之時,民間對他的評價是“功過參半”,功勞在於抗旱救災,修路築橋,興修水利,大興土木,改革商業,繁華市場。過錯在於縱容蘇杭應奉局趙二一夥大肆搜刮,掠奪民脂民膏,置萬民於水火之中,百姓辛辛苦苦好幾年攢下的錢財,一夜之間就被搜刮一空,頗有幾分“辛辛苦苦數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蒼涼,難怪百姓會對他懷恨在心。當然,這些都是朝廷的決策,林星人微言輕,根本組織不了剝削和壓榨的發生。
朝廷對林星的評價也是“功過參半”,功勞除了上述事蹟之外,還有就是協助蘇杭應奉局採辦生辰綱,這真是一件諷刺之事。百姓認為是過錯的,朝廷卻認為是功勞一件。當官者就是這樣矛盾,順君則逆民,順民則逆君,此乃封建主義的弊端,林星也是無可奈何。至於過錯,則是縱容方臘所部橫行無忌,擾亂治安,令朝廷威嚴喪失。
事到如今,再去在意民間和朝廷的評價意見毫無意義了。林星現在要做的,就是收拾好包袱,率領自己的夥計,輕裝上陣,趕赴京城。
又是一年離別時,林星迴望當初送別李清照的十里長亭,想到此刻自己亦將遠走高飛,不覺感觸良多,世事無常,人生別離,亙古如此。
車隊離開了杭州城,緩緩地駛向京城。
這次入朝為官,外人看似風光,怎麼說也是去京城當官,那可是天子腳下,皇城根處,怎不比浙江這偏遠之地好?其實不然,此舉實則是“明升實降”,單從官秩而言,浙江知府是正五品,工部員外郎卻是從六品,差了兩大截。更不要說知府權傾一州,而工部員外郎卻是一無是處了。總之,當工部員外郎,權力肯定沒有知府大。
但此時事已成定居,多說無益。
經過一番舟車勞頓,林星一行終於抵達京城汴梁。
汴梁,又稱汴京,東京,開封,是北宋京城,七朝古都。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莊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七個王朝在此建都,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定都開封。此後上百年間,北宋歷經九代帝王,至故事發生之事,汴梁城已是天下乃至當時世界上當仁不讓的第一大城。城周寬闊三十餘里,由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鼎盛之時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是一座氣勢恢宏,規模雄大,富麗堂皇的都城。
林星抵達京城之後,來不及尋找下榻落腳處,忙不迭地獨自前往工部報到。
此時門外早有官員聞得林星前來報到,幾個同樣是工部小官員的年輕人很熱情地將林星請入府衙之中,一路前行帶路,引至內堂議事廳中。走動之時有說有笑,氣氛融洽,看來工部還算是個不錯的衙門,同僚和睦,相處愉悅,並不像想象中那般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快到內堂之時,引路的兩個同僚突然止住了笑聲,壓低聲音輕聲道:“陶侍郎在內堂等候,我們就不陪你進去了!初次見面,說話多加小心,你進去吧!”
林星點點頭,目送著兩人離去,心中漸漸有了些模糊的認識,看來工部這個機構,是同僚友善,領導難伺候,自己日後若是工作有壓力,該是來自上司處。
果不其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