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車、玉器八車、布匹二十車、珍珠五車”林星每念出一串數字,都感覺心在顫動。
此次生辰綱行動搜刮的民脂民膏,數量之多,種類之繁,遠遠超出他的想象。現在他終於明白,為什麼趙二率領的蘇杭應奉局很爽快地主動提出親自下鄉採辦,而不需要州府派人隨從,原來他們早就想著要趁機大撈一筆,又怎會讓浙江官員跟著去礙手礙腳呢?
根據這份匯總的採購清單,搜刮的生辰綱總值起碼超過十萬貫,是原定的五萬貫的兩倍還多,幾乎不用想象,林星也猜得出,這多出來的部分,自然讓這些貪官中飽私囊了。更何況與其說是採購,還不如說是搶購,大部分的東西都是敲詐而來,哪有花朝廷一分銀子?
看來,這蘇杭應奉局,還真是個肥差啊。
林星痛心疾首地拍了拍桌子,道:“這幫蛀蟲,太過分了。浙江剛剛經歷了旱災和蟲災,如今正是百廢待興之時,他們卻如此大肆搜刮。這樣搞法,浙江何時才能恢復元氣啊!”
阿三倒是挺豁達的,呵呵一笑,道:“公子,官場就是這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當上了這個位置,自然要好好撈一把,否則怎對得起自己。”
林星思想一番,也看開了一些,道:“我們確實管不了他們,沒心思,也沒能力去譴責他們。不過我很好奇,他們怎麼好像對浙江的民生和珍寶非常瞭解的樣子?看這份詳細的清單,似乎是有備而來,直奔主題,不費吹灰之力,怎看都不像是遠道而來的外地人所為?”
阿三覺得這句話說道點子上了,道:“公子,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們在浙江有內應。一定有人幫他們蒐集了資料,他們才會如此得心應手。後來經過我的明察暗訪,果然不出所料,讓我找出了根源所在。公子,你知道是誰在為蘇杭應奉局辦事麼?不是別人,正是李格非,你還記得他在杭州一直忙些什麼麼?不就是忙著到處研究金石麼!”
經過阿三這麼一說,林星再將過往之事仔細分析,果然是有前兆。
李格非身為京官,若說不是奉命辦事,斷不可能在杭州呆這麼久時間。上次問他之時,他只推說來見老友,敘舊先聊,現在看來顯然是推脫之詞。李格非此來杭州的目的,正是要摸清楚浙江的花石分佈情況,蒐集資料上交蘇杭應奉局,好方便採辦生辰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李格非和李清照父女過了中秋就匆匆回京,原來是要趕在向太后壽辰之前,將花石分佈圖交付完畢,這樣蘇杭應奉局才好辦事。
一理通百理通,想通這一點之後,林星順其自然地問道:“阿三,依你看,那趙明誠會不會也在替蘇杭應奉局辦事?”
阿三目露精光,讚不絕口道:“公子真乃神人也!一猜就中。沒錯,趙明誠之所以留在杭州,沒有跟李清照和李格非回京,就是要等著蘇杭應奉局官員的到來,從而協助他們完成生辰綱的採辦,完事之後才可以回京。這幾天我暗中跟隨蘇杭應奉局的隊伍,果然看到趙明誠也在其中,一副帶路人的姿態,引領官員到處搜刮民脂民膏。”
饒是林星修養很好,此時也不由對趙明誠的做法頗有微詞,不慍道:“趙明誠,我還以為他是個正人君子,有金石之德,誰知竟然是個助紂為虐的朝廷爪牙。我一想到他帶著蘇杭應奉局的官員走街串巷,大肆擄掠的情景,就覺得滿心厭惡。”
阿三同樣不無感慨地嘆息道:“公子,我很理解你的觀點。那趙明誠看起來斯斯文文,一派正氣,誰也想不到會是朝廷派來的馬前卒,為搜刮生辰綱鞍前馬後,沒少出力。雖然他也是奉命行事,但總是讓人不舒服,或許是因為他表裡不一吧。”
林星不想過多地談論這個人,淡淡道:“也許吧!他的本性或許不壞,只能說玩物喪志吧。他太喜歡金石,又能為朝廷辦事,也許他覺得兩全其美吧。”
兩人探討一番,出了州府,沿著茫茫夜色,靜悄悄地朝蘇杭應奉局下榻的官邸走去。
此時天色已晚,但蘇杭應奉局前卻是燈火通明,門戶大開,工人們正在忙忙碌碌地將日間搜刮的民脂民膏分門別類,有的在清點,有的在打包,有的在篩選,有的在裝箱,有的在統計,有的在報數,吆喝聲此起彼伏,配合著明亮的火光,營造出一幅繁忙的假象。
在這看似繁華的景象背後,有隱藏著多少百姓的心血和勞動呢?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許只有躲在暗處的阿三和林星才能體會。
經歷了天災的浙江,此次又再遭遇人禍,可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浙江的百姓能經受住這一輪的搜刮麼?
林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