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皇上想談些什麼?”
宋哲宗開門見山,毫不遮掩道:“朕想要探討治國之道。”
林星聞言一怔,覺得非常意外,道:“微臣只是一介寒儒,秩不過四品,何德何能,敢和皇上談論治國之道。”
宋哲宗明顯是帶著誠意來的,所以並不和林星講究這些官場繁文縟節,很虛心地請教道:“治國治州,雖有大小之分,但道理是一樣的。朕觀察你從韶州,到廣州,再到浙江,所到之處,均能把轄區治理得井井有條,不愧是治世之能才。今天特來向你請教。”
看到皇上金口垂詢,又極富誠意,林星感覺到此時的宋哲宗,確實是帶著一種請教的心態,來向林星討取治國之道的,這個年輕的皇帝,或許還在為大宋的未來而迷茫,但他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卻讓林星由衷感動,當下毫不藏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道:“誠如皇上所言,治國如治州,道理相同。我治州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宋哲宗默唸了兩遍,覺得這八個字高度概括,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但一時仍不能意會,道:“何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林星於是開始了長篇大論,道:“任何治國之道,都是為了國家的目標服務的。國家目標是什麼?很簡單,就是四個字,長治久安。這四個字其實是因果關係,久安必能長治,長治依賴久安。所以,皇上的治國之道,應該是以實現天下太平,社稷安寧,江山永固為目的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始終以人為本。這裡的人,包括官員和百姓。皇上想必聽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聽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大道理,皇上自然知道,微臣就不在此贅述。微臣想說的是,皇上應該樹立一個概念,國家的組成部分,除了王室意外,就是官員和百姓,只要官員和百姓都不鬧事,天下自然就太平了,皇上也就能垂拱而治,此乃聖主的最高準則。那麼,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讓官員管理百姓,互相監督,互相牽制。如果天下的每一個州縣,都能做到官員治民,民眾服官,皇上還會有煩惱麼?”
宋哲宗聽得如聞暮鼓晨鐘,大受啟發,續道:“具體而言,要如何實現這一點呢?你應該知道,要想官員個個都清廉正直,非常困難;要想百姓個個都遵紀守法,那就更加困難了!”
林星微微一笑,道:“皇上,我並沒有說,要每一個官員都清廉正直,更沒有說要每一個百姓都遵紀守法。皇上糊塗了麼?呵呵!讓微臣細細道來。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官員不可能個個都像王安石、范仲淹、司馬光之流,微臣要皇上明白的是,瑕不掩瑜。一個官員,只要他能完成皇上交給的任務,那麼,即使他是一個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之人,皇上照樣可以任用他。”
宋哲宗聞言一驚,詫異道:“這怎麼可能?朕豈能任用這種官員?”
林星還有下文,並不著急,道:“皇上稍安勿躁。這就關係到我剛才所說的兩個字,任務!比如,皇上可以給一個州官下達一個任務:每年的賦稅達到多少萬兩,每年的糧食達到多少萬石,每年的金銀銅鐵上交多少萬斤。也可以下達這樣的任務:每年轄區的治安案件不得超過多少件,每年官員貪汙的銀兩不能超過多少兩。皇上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知州,每年轄區產糧十萬石,然後他一年貪汙幾千裡銀子,去個幾次青樓,皇上還會降罪於他麼?”
宋哲宗一愣,道:“這倒不會。”
林星聳聳肩,道:“那就是咯!”
端王奇道:“你是說,讓朝廷默許官員貪汙?”
林星嘆一口氣,道:“皇上,王爺,此所謂:高薪養廉。官員們的俸祿太低,應酬又太多,若沒有一定的銀兩週轉,勢必會走上貪汙之路。加入皇上按照標準,默許官員貪汙一定數量的銀子,比如,知縣每年可貪五百兩,知州每年可貪一千兩,知府每年可三千兩,並且立下死規矩,無論任何人,超過這個上限,一經發現,格殺勿論!那麼還會有這麼多的饕餮鉅貪麼?”
宋哲宗聽得非常震撼,默默考慮此舉的可行性,道:“林星,你這方法,倒是新奇。”
林星微微一笑。
(作者注:關於高薪養廉,純屬瞎掰,本文是架空歷史的一本撲街書,隨手寫,史學家不可深究。憤青讀者不可罵人,喜歡的頂一下,不喜歡的一笑置之。)
林星又續道:“皇上,光是任由官員貪汙,還不行!必須讓官員們明白,這些銀子不能白拿,既然當官了,必須要為朝廷服務,必須拿出政績。轄區的農業、礦業、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