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益州張松,派遣至西方軍團,輔助李羅。

同時,東西南北四方軍團各派其餘軍師兩人,餘下的,便留在靈州,為中央軍團常備軍師。

除常備全職軍師之外,李錚還下達了兼任軍師的命令。

效仿田豐、荀攸和賈詡三人,有謀劃能力的政治人才,也可在參謀部掛名軍師。比如黃權,比如吳懿,都有這個資格。

雖然說軍政分離,但讓有軍事才能的政治人才掛名一下軍師,還是沒問題的。畢竟,他們不掌軍,只出主意。

再則,這時代的文士,有能耐的,大多數都是文武全才。只是有所偏重而已,不像數百上千年之後的後世,大多數讀書人就只知道讀書,甚至於鄙視軍事,視為武夫低賤行徑,簡直是不可理喻。(未完待續。。)

第四十五章 屬意海洋

李錚畢竟來自於後世,雖不說深知歷史,但在大體方面,還是有些感悟的。文武之道,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就是左右兩條腿。

缺了任何一條腿,國家都難以長久。

當然,也許有的朝代,文武對立十分嚴重,約莫是當時的皇帝自導自演,引導形成的這種局面。

可能是因為所謂的帝王平衡心術,也有可能是因為得國不正,而害怕畏懼,刻意打壓。但不論這些朝代怎麼玩,最後的下場,都是極為悽慘的。

李錚自認為不是一個正統的帝王。

若是霸道決絕,他不差於任何一個王者。但若要時時刻刻想著提防這,提防那,玩手段,耍平衡,他自認沒有這種能耐。

沒有必要。

他的崛起,真正依靠的是系統。沒了系統,他在這個時代,也算不得什麼。真正要說才華,他深知遠不及曹操,要說隱忍,他也比不上劉備,要說家世底蘊,更是遠不及袁氏兄弟。

但正因如此,他才會沒有那麼多的顧忌。光棍一條嘛。

誰讓他不滿意,擼了就是。根本沒必要繞來繞去,陰謀詭計一大把,最終把自己也繞進去。

李錚一直都覺得,文武不分家。雖然說國家層面上,必須文武分治,這是因為人心善變的緣故。但就人的素質而言,李錚甚至覺得,自己治下的所有人,都文武全才才是最好的。

人人如龍,這才是盛世嘛。

其實大漢朝這一點就做的就不錯。比之後的任何一個朝代都強。在大漢朝,很多的文士,都是上馬善戰。下馬治國的能手,近在眼前的典型人物,就是盧植。

可惜盧植已經在初平三年去世了,否則李錚一定會邀請這位值得尊敬的長者,前來涼州奉養、請教,甚至讓他也參與到教育方面來。

也有很多的武將,在文事方面。也有擅長,便比如那關雲長深通春秋,比如張翼德。精擅於作畫。其實就武將而言,且不說兵法韜略要涉及到很多典籍,便是要將武功練到深處,都必須要懂得很多的道理。這些道理。除了人情歷練。還要從前人的著作中領悟。便比如那呂布,武藝到了這種程度,也不單是隻打打殺殺就能達到的,李錚就曾看到呂布認真讀書的場面。

所以麾下文武群臣的界限,雖然可以劃分出來,但那只是因為政治需要。文武學術之類,完全沒有必要和政治掛鉤。

當然,因為知識是人類最大的財富。所以在常態之中,讀書人總是受人尊敬的。如果按照這種趨勢。一直延續下去,保不準以後也會演變成那種重文輕武的局面。

所以李錚一早就在人為的做這方面的引導工作。比如英雄祭壇與賢者祭壇並列,比如突出軍人的福利,使之並不差於文士。

在這方面,有很詳細規定。

士兵的福利是要高於平民百姓的。

而就讀書人而言,啟蒙學院和初級學院不算,仍歸於百姓一類。到了中級學院,其畢業傑出者,就有機會擁有與低階軍官相當的福利。當然,因為隨著發展,學子的數量,一定會大大超過軍人的數量,所以這方面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待遇和福利,所以每年教育部都會根據情況,給出一定的名額,擇其優秀者,賜予福利。

這也是一種競爭。

還有專修研究、製造、科技等方面的學子,也沒有差別。

李錚很希望能在自己的治下看到百家爭鳴的學術盛況,有競爭,才有進步,李錚深信這一點。

到了李錚現在這個位置,雖然說平時看起來沒有多少具體的事需要處理。但真正要思考的,卻極為繁雜。

就像上述的文武並行、百家爭鳴,要讓其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