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這一次,李錚不但將各部大軍從上至下的功勳清算完畢,該升遷的升遷,該賞賜的賞賜,該進爵的進爵。還將政務系統的各大首腦、官員,也都按照累積的政績,加官進爵。

而後,李錚便針對現在的局勢,進行了軍事戰區的調整。

首先,將張山調回靈州,坐鎮中央,仍為中央軍團長。

調遣原東方軍團長白狼轉任北方軍團長,統籌北方戰線,抵禦北方胡虜。

調遣原北方軍團長蒙立轉任東方軍團長,命其前往函谷關,接替龐德,坐鎮東線,防備關東諸侯。

調遣龐德南下益州,仍為南方軍團長,著重清繳、收服西南蠻夷、並開始專注於荊州。

調遣一級少將、破虜將軍白榆南下益州,為龐德副手。

調遣一級少將、驍騎將軍徐晃至函谷關,為蒙立副手。

同時,有鑑於天下大勢的變幻,就軍團兵卒的數量,也作了一定調整。

李錚麾下原本有正兵近二十六萬,刨除戰爭傷亡,後從原董卓所部降軍之中挑選出四萬精銳,加起來就有二十九萬大軍。然後益州和關中所有投降的軍隊,到白水川經過一番甄選,又有七萬大軍可堪一用,總計起來,就有三十六萬之多!另有戰騎各部,暫不計入其中。

這三十六萬大軍,經過李錚和戲志才等人的商議,作了詳細分配。

東方軍團和北方軍團暫時面臨的壓力最大。

東方軍團要面對關東諸侯,所以便定為十萬大軍的框架,其中步卒七萬,戰馬輕騎三萬。待到白水川降卒訓練完畢之後,便即補足差額。

北方軍團則要面對鮮卑和匈奴殘部。鮮卑雖然因為內亂,暫時沒有聯合起來對付李錚,但只要李錚逐步進逼,鮮卑人絕對不會束手就擒。所以北方軍團的兵卒數額,也定為十萬人的規模,其中步卒五萬,戰馬輕騎五萬。差額等到白水川降卒訓練完畢之後,立刻補足。

南方軍團則要輕鬆一些,荊州和西南蠻夷,終歸是比不上關東諸侯和鮮卑的,所以定額七萬。因地勢緣故,南方軍團的步卒比例最大,為六萬,戰馬輕騎一萬。差額待到白水川兵卒訓練完畢便即補足。

西方軍團戰事更少,暫時而言,李錚並不準備進兵西域,所以便定額為五萬,其中步卒三萬,戰馬輕騎兩萬。差額也會從訓練完畢的新兵之中挑選補足。

至於中央軍團,責任最重,但也最輕鬆,所以定額為四萬,步卒和騎兵各半。

五方軍團的首腦、兵額調整完畢之後,各部所需的各種兵器甲具、戰馬和糧草補給,也相繼調配完畢。

按照涼州軍方的慣例,即便是步卒,也要配備馬匹,而且是一人雙馬。三十六萬大軍之中,有戰馬輕騎十一萬,每騎則是一人三馬。這樣算來,統共就需要八十三萬匹戰馬。

八十三萬匹戰馬雖然看似數目巨大,但對於現在的李錚而言,還算不得什麼。當初只從右部匈奴獲取的戰利品,就超過了這個數字。

這二十五萬步卒、十一萬戰馬輕騎,其中原本的二十五萬大軍,俱皆有戰馬配備,此番乃是補足戰損。大頭還落在新增的軍隊身上。

至此,一切便都有條有理,一目瞭然。

接下來,李錚要做的,就是儘快的將益州和關中消化掉,使其與涼州融為一體。這方面的政務,就十分的繁雜。

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政策福利的實施、教育系統的普及以及涼州的律法、商業等等等等,讓人頭疼腦熱。

益州有荀攸掌握局面,關中有荀衍掌握局面,李錚在靈州把控宏觀大局,一時間也是有條有理,當然,人手方面,仍然顯得捉襟見肘。

好在臨近年關的時候,原關中、益州的降臣降將,相繼完成了在靈州太學院的深造,也憑著各自的本事,接受了任命。

首先,關中方面。呂布被任命為戰騎校尉,暫時留駐神州草場,何時需要,便即統帥一部或者數部戰騎出徵。

對於呂布的任命,李錚有自己的考量。

呂布此人,精擅騎戰,自不用多言。但此人的性格,卻又有很大的缺陷。所以李錚決定將其留在身邊,時時不離眼皮子低下。而且任命他為戰騎校尉,絕對不算辱沒。說實話,哭著喊著想要做戰騎統帥的將領多的是,便是張山、白狼這類一方軍團首腦,都很是羨慕。

張遼、胡軫則被任命為實職校尉,調遣至函谷關,在東方軍團長蒙立麾下效命。

高順則因傑出的練兵能力,被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