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發生了這樣的鉅變,因為沒什麼訊息洩lù出來,長安城內也沒有過什麼追捕和殺戮,沒有流血衝突發生,沒有引起百姓驚嚇的事發生,長安城內百姓們的生活並未受到什麼影響。對於百姓們來說,新皇即位,開始親政,太后讓位,官員的任命改變是很正常的事,只是這段時間官員的任命有些過於頻繁,這是唯一讓百姓們覺得有些異樣的地方,酒肆茶坊內,許多的食客對此也有議論,但隨後一段時間,朝中沒有後續的大事發生,高官們也不再有任免,坊間原本就不多的傳言也慢慢消散了。
對於皇帝李賢來說,這段時間發生的事,在他的一生中,可以說是最讓他難以忘記的,這些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特殊的時光,原本處於劣勢的他,在張大安和裴行儉、魏玄同、魏元忠等人的建言下,採取的策略正確,終於擊敗了自己的母親、幾乎掌握大部朝中權力的當朝太后,他所能依仗的,就是右羽林軍將士,還有一些引為親信的大臣,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羽林軍將士的支援。玄武mén,在任何時候都是皇宮中最重要的地方,掌握了玄武們一帶的禁軍,在宮內的鬥爭中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李賢從他的皇祖父李世民那裡看到了這一點,這次在決定自己成敗的鬥爭中,也更是明白這一點,因此他在掌控了朝中局勢後,還是居於靠近玄武mén的玄武殿。
意氣奮發的李賢在宣佈了一系列的官員任命後,終於開始正式“親政”,並馬上釋出一系列新政,第一步就是改變官員任免的方式,嚴格採用裴行儉和魏玄同在吏部時候制度的一系列制度,來規範朝中官員的任命,改變自武則天干政以來官員任命的隨意化的現象。
如今在朝中居於高位的大臣,大多都是原本李賢當太子時候,作為太子左右庶子、左右賓客等一系列東宮屬官的人物,還有許多秉xìng耿直,對大唐忠心耿耿之人。從新任命的官員組成來看,包括中書令和shì中在內的中書省及mén下省官員的權力受到制約,無論是中書shì郎、黃ménshì郎,如今都已經沒有居於相位的人,尚書省的官員權力得到增加,尚書省左右僕shè不再需要冠以同中書mén下三品即是當朝宰相,已經遭到一定破壞的三省六部制度又得到了恢復,中書、mén下、尚書三省相互制約的情況又恢復到瞭如同貞觀時候,中書令、shì中、尚書左右僕shè同為朝中的宰相,同中書mén下三品及同中書mén下平章事之稱基本被廢除。
被武則天重用的武家子嗣大多被除職流放,其他那些依附於武則天的官員暫時被免職或降職,但並沒有人因此丟xìng命,這是李賢最得意的地方,一場規模不xiǎo的“政變”,以沒有一個人流血而結束,遠比他的皇祖父李世民奪權時候來的順利。李賢也準備效仿他的祖父,對這些暫時被冷落的官員,採取同樣的策略,只要有才能,都會被重新起用,他也準備勵jīng圖志,發誓一定要將大唐打造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盛。
因為有這樣一份雄心壯志,因為他要證明給自己的母后看看,自己掌權時代遠比自己的父皇及母后共同掌權時候來的更加強盛,也為了證明給大臣看,他們支援他這位皇帝是沒有錯的,李賢在正式親政後,也是兢兢業業,幾乎每天都和大臣們討論治國大事,政治、民生、軍事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臣們有任何意見,都可以提,作為皇帝的他,有任何做的不對的地方,都可以指責。
皇帝這樣勤政,又表現的謙虛納諫,朝中的大臣們自是不敢懈怠,每個人都鉚足了勁,將自己所想到的治國良策都在朝堂上講出來,經過多次的朝議及政事堂商議,一系列的新政已經在悄然準備中,只待時機成熟,就可以實施。
除了宮人身份,被逐出宮的上官婉兒,在劉逸的幫助下,自己在興寧坊購了一所xiǎo園,身邊是劉逸為他安排的幾名shìnv,還有一些負責安全的親衛,其中有幾人是當初跟隨太平公主進宮而留在宮中的劉逸所訓練的人,這些在這次宮廷政變中發揮了非常大作用的人,劉逸讓他們在出宮後負責上官婉兒的護衛任務。
上官婉兒從宮內出來,帶著同樣被“逐出”宮的一些人,還是可以用一些理由解釋的。
不過這樣的xiǎo事,沒有任何人會來關注,即使上官婉兒這樣比較特殊的人物,在被逐出宮後一段時間,差不多就被人忘記了,沒有人會去計較一個原本太后身邊的宮nv到了哪兒去。那些會關心上官婉兒去向的人,當然更是不會去大聲嚷嚷上官婉兒過的怎麼樣了。
太平公主在上官婉兒出了宮後,也表現的很大度,數次要求劉逸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