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兵士走過,守衛森嚴。
距離大營北邊數里外的密林中,十餘位身披扎甲的魁梧大漢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其中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年穩坐在眾人中間,儼然以大頭領的身份自居。
少年男子面如冠玉,劍眉星目,身高八尺,身形健壯,相貌極其英俊。神情傲慢,眼神犀利,頗具威嚴。
在少年男子身後有一面精緻的戰旗,上面龍飛鳳舞地繡著“飛馬”二字。
凡是涼州地界上的人,見到這面旗幟,就會立即想到最近三年聲名崛起的“飛馬盜”。
這夥盜匪是盤踞在並涼二州交界處的人馬最大、戰力最強的一股馬賊,擁有數萬人馬。全是輕騎快馬,來無影去無蹤,日行數百里,從安定郡到長安,旦夕可至。縱橫幷州與西涼二州,膽大妄為,手段兇殘,自詡名號“飛馬盜”。
實際上,飛馬盜確實兵強馬壯,足有三萬餘眾,全是快馬輕騎。
只是這股馬賊的組成也很複雜,早先是十餘股活躍在並涼兩州的馬賊,後來因為一個人的橫空出世而合為一股,並稱飛馬盜。
這個能夠強行合併十餘股馬賊的強人,就是現在飛馬盜的大首領“飛虎”桓飛。此外,飛馬盜還有一位二首領“錦馬”和其他七位首領,合在一起就有九大首領。
原有十餘股馬賊,現在卻只有九位首領,不難想象,其中有近乎一半的馬賊頭領已經命喪黃泉,做了眼下這九位首領的墊腳石。
馬賊本就是刀口上舔血的營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弱肉強食,強者為王。
現任大首領“飛虎”,就是依仗著各自強悍的身手和鐵血手段建立起來的霸主地位,生生將十餘股馬賊合併在一起,組建成一股龐大的勢力,名為“飛馬幫”。
不過,在外人眼裡,他們仍舊是一夥馬賊,實為飛馬盜賊。
飛馬盜不參與涼州諸侯的爭鬥,做著攔路打劫的勾當,誰都敢搶。他們打劫過右扶風馬家的戰馬,劫掠過金城韓遂的糧草,還曾進攻長安周邊郡縣,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洗劫府庫,膽大妄為。
與此同時,他們也時常侵入南匈奴、北匈奴和羌人領地燒殺劫掠,解救出大量的漢人奴僕,與蠻夷殊死拼殺。
因此,在並涼兩州地界上,飛馬盜亦正亦邪,好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