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抖,既而喪失鬥志;這樣的人對於頂級強者而言,毫無挑戰性,殺之如屠豬狗。
能夠擁有完整的氣勢領域的強者,通常都是牢牢穩居頂級戰將下階後段的戰將,往往是已經躋身頂級戰將多年,根基穩固紮實的強者才能凝結成“氣域”。
一般剛剛躋身頂級戰將之列的強者,或是邁入此境界卻根基不穩之人,只能釋放出一種逼人的氣勢,卻無法將氣勢凝鍊成固定的領域,收發自如。因此,這種不完整的強者氣勢仍是氣勢,與氣域相距甚遠,不可相提並論。
乍看之下,氣勢領域似乎徒有其名,華而不實,但武將之間的爭鬥,自身的氣勢至關重要,具有威嚇人心、懾其膽魄之效;如若氣勢不足,必敗無疑。
先前李徵認為自己和樊勇二人打滕羽一個,勝之不武,有失自己的顏面,因此有所保留。
現在他發現自己錯了。滕羽此人力大無窮,而且還擁有完整的氣域,赫然是頂級戰將下階巔峰或中階的強者,與典韋的實力相當。如果自己還不拿出真實的實力,恐怕就要被初來乍到的滕羽重創,到那時,即使他想爆發,也晚了;積重難返,受傷之軀又能發揮出幾分實力呢?
就在李徵釋放出氣勢領域“殺域”之際,場邊的李利驟然眼中閃過一縷精光,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這種氣勢領域,李利曾有幸見識兩次,一次是李傕無意中釋放出來的“殺域”,另一次就是典韋在虎山一擊重創樊勇的一瞬間,“煞域”乍現,一閃而沒。
頂級戰將之間的戰鬥,一般都不會輕易使用氣勢領域,因為自己的實力一旦略遜於對方,氣域非但無益於自己取勝,反而會成為自己的拖累,敗得更快,死得更早。
看到李徵的氣域出現後,李利知道自己和樊勇、波才等三人的實力還是排在李徵之後,因為自己等人都沒能凝結成氣勢領域。
氣域的出現,就意味著雙方之間存在著一道不可忽視的鴻溝,差距很明顯。
李徵殺域乍現,趁勢急攻滕羽;而樊勇也奮起反撲,兇猛地殺將而來。
頓時間,滕羽左右抵擋,招式絲毫不亂,力量十足;與樊勇和李徵二人拼得昏天暗地,打鐵聲不絕於耳,火花迸shè而出,一股接著一股,層出不窮,十分絢麗。
正當右邊場地激戰正酣之際,左邊場地上的典韋與滕霄也是劇烈交鋒。
兩隻七尺短戟對抗一杆丈八大戟,兵器長,有長的優勢,短戟也短得恰到好處。
對抗之中,典韋手中的一對短戟時刻隱含著無限殺機,試圖畢功於一役。
滕霄和滕羽兄弟二人手中的大戟,不同於呂布所使用的方天畫戟,而是沒有圖案和月牙小枝的“上”字形大戟,倒是與周商、先秦時期的雙戈戟一般無二。
這種先秦雙戈戟,看似少了方天畫戟的諸多巧妙變化,但是更加簡約,戟鋒更加厚重堅韌,頗有幾分大巧不工的氣勢。使用起來,既有長槍的刺殺之能,還能橫掃砍殺,那戟上雙戈橫枝如同鉤鐮槍一樣,鋒利無比,威力無窮。
最重要的是,滕氏兄弟使用的雙戈大戟都是鑌鐵鍛造,質地堅韌無比,十分沉重。
以李利目測之下,滕霄手中的丈八大戟,不下仈jiǔ十斤重,多則上百斤;而滕羽手中的兩丈大戟,至少有一百二十斤,整整比滕霄的大戟大了一號,正如他比哥哥大了一號的身高和體型一樣。
故此,滕氏兄弟手中的大戟大巧不工,堪比神兵利器,打得典韋等三人手中的兵器崩缺,兵刃上捲起一個個小豁口,令三人心疼不已,恨得牙癢癢,極其被動。
在左右場地上激烈的交鋒當中,時間無情地悄然流逝。
半個時辰過後,典韋與滕霄激戰一百個回合。
雖然滕霄的力量稍遜典韋半籌,怎奈他戟法精妙,如行雲流水般攻擊不斷,一氣呵成,致使典韋多次處於極其被動的境地,奮力反擊,方才重新進入僵持激戰之中。
半個時辰裡,滕羽和樊勇、李徵二人同樣是大戰近百個回合,雙方拼得勢均力敵,如火如荼。
一個時辰後,兩個場地上的五人先後激戰至兩百個回合。
左邊,典韋逐漸搶回了進攻優勢,而滕霄也不甘示弱,守中帶攻,仍舊鬥志高昂,恐怕兩人再戰一百個回合也很難分出勝負。
右邊,滕羽悍勇異常,以一敵二,與樊勇和李徵二人激戰兩百合不分高下,有守有攻,招式絲毫不亂;而樊、李二人也是雄風不減,殺得正起勁。
照他們五人這麼打下去,即使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