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2部分

了摞起來的滾木;以致很多守軍兵士被魚油點燃,火勢越燒越旺,痛得他們哭天喊地。沒頭沒腦的狂奔亂竄,而那些散落在城樓上的滾木則加劇了火勢的蔓延,擋住了渾身著火的將士們的逃生之路。結果這些倉惶逃命的兵士造成巨大混亂。被守軍將領下令格殺了。

戰爭是殘酷的,攻城之戰是戰爭中最殘酷的戰鬥。

大戰開始之後。每分每秒都有人死去。喊殺聲、痛叫聲、慘叫聲、兵戈破體聲,聲聲不絕;箭矢的破空聲,擂石滾木的落地聲,巨石打砸聲,以及瓦罐爆炸聲,砰然大作,喧囂至極,徘徊激盪。經久不息。

機會對於攻守雙方是對等的,但地利優勢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容忽視。

是以攻城一方所要付出的傷亡代價遠大於守城的袁軍。但是即便如此,攻城仍在持續,並且戰鬥劇烈升級,攻勢越來越兇猛,兵力投入越來越多。

在這濃濃的烽煙當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除此之外沒有其它選擇。血與火的對面就是生與死,便如同勝利的對立面就是失敗一樣。不可調和,無法妥協。惟有殊死搏殺才是唯一的求生之路,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這場空前慘烈的攻守之戰。或許是幾十年來壽春城遭遇的第一次洗禮,也是最嚴峻的一次考驗。

作為仲氏政權的象徵,仲氏皇帝袁術的帝都,這座城池絕對是淮南大地上首屈一指的堅城,並且是一座擁有十餘萬百姓和兵士的大城。

整座城池,城牆高三丈、厚兩丈,其堅固程度堪比曾經的洛陽帝都,與兗州境內的陳留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值得提的是。壽春城外的護城河十分完備,深達一丈有餘的河水終年不涸。四季長流。此外護城河前面還有三道壕溝,同樣被引入活水。水深及腰,寬達丈餘,戰馬難以跨越。

這些壕溝和護城河給攻城的盟軍造成極大困擾,大大遲滯了攻城兵士的進攻速度和攻擊力度。為了填平壕溝,盟軍於冬雪來臨的第二天深夜,趁機出兵,在付出數千人的代價之後,終於填平了壽春東、西、南、北四門之外的壕溝,為攻城之戰掃清道路。

至於那深達兩丈有餘、寬約三丈的護城河,盟軍卻是束手無策。護城河距離城頭實在太近了,完全處於城頭弓箭手的射程之內,以致盟軍將士根本無法靠近。因此盟軍只能在發起攻城之際,首先架設木板,對守城袁軍加以牽制,而後再以沙包、樹枝和乾草填塞河道,藉此保證後續兵馬直接攻到城下,繼而發起強攻。

即便如此,為了填塞壽春城下的壕溝和護城河,盟軍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多達上萬將士。所幸,盟軍人多勢眾,僅是圍困壽春四面城門的步軍便有八萬之眾,此外還有七萬戰騎整戈待旦,虎視眈眈。一旦壽春城被攻破城門或開啟一個豁口,戰騎就會第一時間衝殺進去,從而一舉拿下整座城池。

壽春城南門。距離城門三里處有一座臨時營帳,這是江東孫策為了便於指揮大軍攻城而命人搭建的臨時軍帳。

“潘璋聽令,速帶三千甲士增援東門,許進不許退,無論如何也要給我摧毀東門城樓上的車弩,不得有誤!”

隨著孫策厲聲下令,潘璋躬身領命,正待他轉身離開之際卻被張紘伸手攔住,並示意他稍等片刻,不必急於出兵。

穩住潘璋之後,張紘疾步走到孫策身前,痛心疾首的急聲道:“主公啊,不能再增加攻城兵馬了!自昨日攻城至今,我江東子弟已經死傷一萬多人,剛剛又有三千多將士喪命於城下。短短兩日之間,我軍傷亡多達兩萬之眾,在這樣打下去,不等攻破壽春城,我江東將士就要打光死絕了!”說著說著,張紘的說話聲音竟然變成了哭腔,淚眼婆娑,令人不忍目睹,不禁為之動容。

這已經不是張紘第一次勸阻孫策了。就在昨天夜裡和今天上午,他已經先後兩次勸告孫策暫緩攻城,或是將強攻改成佯攻,無論如何都不能不計傷亡的繼續強攻了。為了搶佔廬江和九江二郡,孫策先後抽調江東四郡的大半兵馬,率領五萬甲士渡江而來。討伐袁術。在之前的歷次戰鬥中,便折損了上萬人馬,隨後又補充一些兵員。是以孫策麾下仍有五萬兵馬。可是此次強攻壽春以來,僅僅兩天之內便折損了將近兩萬將士。近乎損失過半。

面對如此巨大的傷亡,休說張紘痛心疾首,就連各營統兵將領都為此暗自焦急,憂心如焚。為此他們相繼勸阻孫策暫緩進攻,否則傷亡會越拉越大,可惜的是孫策根本不聽勸,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依舊我行我素。一而再再而三的增兵攻城。

攻城,再攻城,折損一批兵馬便再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