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2部分

“這大將軍英明神武,西涼軍驍勇善戰,末將早有耳聞。”閻柔臉頰潮紅,雙耳發燙,自慚形穢地點頭說道。

張遼輕輕點頭,遂將目光投向閻柔身邊的郭嘉,不再多言。的確,這種勸說別人改變心意的事情,卻非他之所長,遠不如軍師郭嘉心思敏捷,口齒伶俐。所以張遼點到即止,不再多費唇舌,直接把說服閻柔之事移交給郭嘉。

郭嘉點頭會意,接過話茬,微笑道:“據說州牧劉虞生前曾對閻將軍有知遇之恩,是以將軍立志要為老州牧報仇,多年來一直帶領老州牧舊部與公孫瓚爭鬥,互有勝負。時至今日,閻將軍主動歸附我主麾下,此乃英明之舉,在下代主公歡迎閻將軍加入我軍。”語罷,郭嘉拱手一禮,甚是親近。

閻柔忙不失迭揖手還禮,恭聲道:“軍師過譽了。承蒙軍師和文遠將軍不棄,末將此番才得以投效大將軍麾下,此乃末將的榮幸,往後還請軍師和各位將軍多多提攜。末將先行謝過軍師了。”前來西涼軍大營將近兩天了,閻柔發現軍師郭嘉在軍中地位非同一般,其威望隱隱還在主將張遼之上。所以他對郭嘉絲毫不敢怠慢,恭敬有加,處處留著小心。

郭嘉笑眯眯地搖了搖頭,道:“閻將軍太過抬舉郭某了。我家主公素來公正嚴明,對待麾下文武一視同仁,賞罰分明,治軍嚴謹。以將軍之才能,必受重用,再建新功之時便是拜將封侯之日,郭某對此深信不疑。”

話音稍頓,看到閻柔拱手示謝,郭嘉頷首還禮,既而話鋒一轉,笑道:“昔日劉虞老大人極力推行寬仁懷柔策略,主張對塞外蠻夷加以安撫,不可擅動刀兵。如此施政確實沒錯,畢竟那時天下尚未大亂,諸多蠻夷對我大漢心懷敬畏,安撫亦為不可。然則此一時彼一時,眼下世道紛亂,漢庭崩缺,各路諸侯割據自立,已無力壓制諸多蠻夷。值此紛亂之世,若再行懷柔安撫之策,絕非上策。

姑且不說眼前這些枉死的墳冢,單說時下蠻夷部落屢屢劫掠邊郡,肆意擄掠,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面對這種局面,如果我等還要對其施以恩惠,放縱懷柔,未免太過迂腐。眼下這些蠻夷部落就如同一群餓狼,無論給予他們多少恩惠,他都不嫌多,反倒是胃口越來越大,得寸進尺,其實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形勢如此惡劣,還不予剿滅,反而施以安撫,此舉無疑是養寇為患,早晚必受其害。不知閻將軍以為然否?”

“這”閻柔啞口無言,有心辯駁幾句,卻又感覺自己的辯解太過蒼白,想法太簡單了。時至今日,隨著公孫瓚腹背受敵、雄心不在,烏桓和鮮卑部落確實是愈發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一切正如郭嘉所說嗎,此時對他們施以安撫,無疑是養虎為患遺禍無窮,根本毫無用處。

可是閻柔卻有自己的苦衷,當年劉虞被殺後,他被公孫瓚追殺,卻被烏桓部落首領烏延所救,隨後烏桓各部落首領推舉他為護烏桓司馬,聚集劉虞舊部,從而組建了現在這支三萬餘人的軍隊。眼下他帳下還有很多烏桓兵士,軍中戰馬也是烏桓部落資助的,並且與烏桓各部都十分熟絡。這個時候讓他掉轉矛頭去打烏桓人,確實讓他很為難。漢人素以信義為先,他閻柔也絕不是恩將仇報之徒,否則他也不會執意堅持給劉虞報仇。

然而郭嘉這番話說得在情在理,無論是烏桓還是鮮卑,這些蠻夷部落都有著極大的野心,骨子裡有狼的習性。他們生來只認可強者,對弱者毫無憐憫之心,不知道什麼是滿足,更不知道什麼是仁慈。恃強凌弱是他們的本性,殺戮劫掠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謀生之道,這些部落之所以支援他組建軍隊,無非是想借他之手打敗歷來對外強硬的公孫瓚。

這些大道理閻柔都懂,可他就是邁不過知恩圖報這道檻兒。說一千道一萬,烏桓人終究是救過他,並且給予他很大幫助,否則他斷然活不到今天。

看著閻柔一臉難色,內心似乎正在劇烈掙扎、躊躇難決,郭嘉微笑著道:“看來閻將軍確有難言之隱,與烏桓各部糾葛頗深,不欲與之為敵。既然如此,郭某可以答應你,此番對烏桓作戰,你不用參戰,帳下三萬餘兵馬也可以不參戰。但是,你必須將自己所知道的烏桓各個部落的駐地和兵力情況如實稟報,不得絲毫隱瞞。倘能如此,待剿滅烏桓主力之後,仍有你一份功勞,主公必定論功行賞,絕不會虧待你。不知閻將軍意下如何?”

閻柔躊躇半晌,終於輕輕點頭,低聲道“也罷!儘管閻某曾受過烏桓部落首領們些許恩惠,說到底還是相互利用,各有所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今這些蠻夷是越來越猖狂了,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若再不施以霹靂手段,只怕整個幽州就要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