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4部分

,眉宇間沒有一絲畏懼之色。似乎是已經認命了。對此,李利倒也不感到意外,畢竟公孫瓚之前也是一路諸侯,身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兵敗之後就應該有引頸待戮的覺悟。

思索片刻,李利淡然一笑,語氣平和地道:“易地而處,若是公孫將軍坐在我的位置上,又當如何?”

公孫瓚神色微變,眼神愈發灰暗,遲疑半晌後輕輕拭去鬍鬚上的水漬,低聲道:“換做是我,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李利微微頷首,輕笑道:“公孫將軍果然豪爽,無論身處何地都不失英雄本色,快人快語,令人欽佩。李某有一事不明還請將軍賜教。我與將軍此前可有仇怨,亦或是早有嫌隙、水火不容,以致勢不兩立?”

公孫瓚聞言錯愕,神色詫異地抬頭正視著李利,疑聲道:“大將軍此話何意?你我之間本是盟友,轄地相隔千里之遙,況且此前素未謀面,何來仇怨?至於勢不兩立麼,更是無從談起。眼下某已是階下之囚,是生是死全憑大將軍一言而決,焉有水火不容之說?”

李利輕輕搖頭,笑聲道:“從公孫將軍的話語中不難聽出,此刻將軍心緒不寧,頗為憂憤,亦或是正在咒罵李某人。不過,這些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換做是我,亦會如此。但有一點將軍儘可放心,我不會殺你,至少在將軍降而復叛之前不會殺你。”

“哦?”公孫瓚聞聲色變,頗感吃驚地沉吟一聲,驚疑不定地道:“莫非大將軍要放了某家?”

李利爽朗一笑:“呵呵呵!時至今日,即使我放了你,你又能去何處安身?冀州或蠻夷草原,亦或是孤島流亡?”

“這”神色稍緩的公孫瓚再次皺起眉頭,思索半晌後一臉頹敗,失神地自言自語道:“是啊,天下雖大,卻無我公孫瓚落腳之地。袁紹視我為生死大敵,恨不得食肉寢皮;草原蠻夷對我同樣是恨之入骨,一直想著除之而後快。流亡海島,談何容易,無異於自尋死路”說著說著,公孫瓚臉色黯淡之極,神情無比沮喪,無力地垂下頭,黯然傷神。

李利見狀後輕聲道:“當日公孫將軍遣使向我求援時,想必已經料到今日之局面,不知將軍為何還要求助於我,卻不與冀州袁紹請和呢?要知道,時下冀州袁紹身陷重圍之中,自身難保,只要將軍主動請和休戰,料想袁紹一定樂見其成,立刻罷戰撤兵。”

公孫瓚驟然抬頭,神情激憤,不假思索道:“昔日某胞弟公孫越慘死,隨即某與袁紹交惡,征討廝殺多年,早已勢成水火,不死不休。如要某與他和解,斷無可能!”說到這裡,公孫瓚語氣一頓,遂正視著李利,坦言道:“當日某遣使求援時,麾下部將和謀士多方勸阻,言道:‘請大將軍出兵來援,無異於羊入虎口,自取滅亡’。然則當時幽州戰局危急,某對眾人說:‘吾寧肯將幽州拱手送於大將軍,也絕不讓冀州袁紹踏入幽州半步!’不承想,昔日之言一語成讖,而今幽州果然落入大將軍手裡。”語罷,公孫瓚一臉落寞,眼神頗為懊悔,卻無怨恨。顯然,他不是個自怨自艾之人,敗則敗矣,卻不失磊落。

李利若有所思地輕輕點頭,再不繞彎子,直言道:“公孫將軍以誠待我,今日我亦真誠邀請將軍加入我西涼軍。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呃!加入西涼軍?”公孫瓚聞聲詫然,抬頭狐疑地盯著李利,臉上浮現著不可置信地神情。

李利頷首道:“正是。將軍如願意加入我軍,我可以給你兩個選擇。其一,進入大將軍府為幕賓,俸祿等同九卿,安享富貴榮華,此後常住長安,不再參與世事紛爭。其二,暫入我帳下參贊軍機,待時機成熟、我軍擴軍之日,再行領兵出征,隨我戡亂征討,平定天下。二選其一,將軍自行決斷。一旦將軍下定決心便不能反悔,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今日,將軍便無從選擇。”

“呃,這”公孫瓚神情猶豫,臉上充斥著驚疑未定之色,一雙眸子骨碌碌轉動,慎重審視著李利。遲疑片刻後,他低聲問道:“大將軍為何不殺我,反而要將我收入麾下?記得大將軍之前曾說過,今日的公孫瓚已不是從前的公孫瓚了,血氣喪盡、雄心不在,貪生怕死,沉溺於酒色享樂之中。既如此,在下已是無用之人,將軍為何還要收留我?”

李利聞言後,不假思索地道:“原因有三。其一,你公孫瓚曾經為大漢百姓立下赫赫戰功,固守邊境十餘年,拋頭顱、灑熱血九死一生,功大於過;此一節,別人或許已經忘卻,但我卻並沒有忘記。其二,近年來,雖然你性情大變、沉溺於酒色,安於享樂,卻並未忘記抵禦蠻夷入侵;奈何局勢紛亂複雜,前有冀州袁紹屢屢率兵攻城,後有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