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8部分

攻打益州,將劉璋趕下臺,自己執掌益州九郡三屬國,那將是何等美事,想想都令他心跳加速,振奮不已。然而隨著他偷襲長安失手,轉眼間一切都化作泡影,反倒是他治下的漢中岌岌可危,不得不求助於劉璋。

此一時彼一時,形勢逼人哪!

如今漢中勢危,張魯治下的十三縣兵力空虛,防禦如同虛設,兵力全都調到陽平關抵禦西涼軍了。只待益州援軍到來,張魯便要將去年搶佔巴郡的四個縣、十餘座城鎮悉數還給劉璋,另外還要供應益州軍所需的一應糧草輜重。

這就是現實,有求於人,不得不低頭啊!

所幸,據斥候探報,此次領軍前來漢中馳援的益州軍主將是州牧府長史趙韙,副將吳懿、張任,隨行將領有冷苞、鄧賢、張翼等人,都是張魯的舊識,尤其是主將趙韙與他私交甚好,吳懿也與他關係不錯。

想當初,劉焉入蜀之時,張魯也是劉焉的臂膀之一,與趙韙、吳懿等人並肩作戰,擁立劉焉入主益州,接管益州各郡縣和各個屬國。而劉焉初掌益州時曾對益州各郡縣實行“酷刑治國”策略。大肆清除異己,安插親信接管各郡和屬國,鞏固統治。割據自立。當時張魯、趙韙和吳懿三人便是劉焉收下最好用的三把利劍,而張魯也正是奉劉焉之命前往漢中除掉原太守蘇固,繼而封鎖益州與大漢朝廷的通道,確保劉焉獨享益州“**王國”而不被朝廷知悉。只是劉焉做夢也沒有想到,張魯也有自己的盤算,除掉蘇固之後又陰謀殺死張修,自領漢中太守。擁兵自重,陽奉陰違,與劉焉分庭抗禮。割據自立。

自此張魯與劉焉決裂,與益州一眾僚屬斷絕來往,坐守漢中當起了“漢中王”,還有十餘萬五斗米教信徒叩首膜拜。為所欲為。好不逍遙。

站在城門口,張魯思緒萬千,無比懷念曾經揮斥方遒的日子,十分懊悔自己不該鬼迷心竅偷襲長安,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以致淪落到今天這般絕境。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一度對劉璋恨之入骨,做夢都想把劉璋一家老幼趕盡殺絕。滅其滿門。可現在、、、哎,他不但要放下仇恨。還得進獻錢糧、歸還十餘座城鎮,把幾百裡疆域拱手送給劉璋,更要親自出城相迎益州援軍。

這般情景著實令張魯難以接受,做夢也想不到啊。可是,面對西涼大軍壓境,由不得他拉硬;時間緊迫,容不得他躊躇遲疑,必須求援,否則漢中郡就保不住了。

“該低頭時就得低頭,等度過眼前危機再從長計議吧。”張魯如是暗忖道。

不多時,遠處傳來“噠噠”馬蹄聲,繼而一隊旌旗獵獵的大軍出現在張魯視線中,並迅速清晰起來,由遠及近而來。

“漢中張魯見過長史大人、吳兄、張將軍,一別經年,諸位安好。”

待益州大軍行至城門前,張魯快步上前見禮。此刻他姿態很低,不以藩王自居,而將自己看做益州治下屬官,以同僚之禮迎接趙韙、吳懿和張任三人。至於其他將領,他也沒有忽視,逐一拱手見禮,顯得極為熱忱。

趙韙笑呵呵地走下馬車,帶著吳懿、張任上前謝禮,笑道:“有勞張太守掛念,我等諸事安好。此番我等奉命前來助太守一臂之力,共抗李賊大軍,太守不必多禮,有何差遣,儘管吩咐便是。”

張魯聞言面露喜色,對趙韙拱手說道:“兄臺仗義援手,愚弟甚為感激。大恩不言謝,此事愚弟銘記於心,待擊退李賊大軍後,必定厚報。大軍直接開赴北城駐紮,休整一日,明晨拔營前往陽平關。諸位請隨我進府歇息,稍後再行詳談。諸位請!”

“如此甚好。”趙韙笑眯眯地頷首應聲,隨即扭頭對身邊的張任吩咐道:“我等便與太守先行進城,將軍安排大軍紮營休整,隨後趕來郡守府議事。”

“諾,末將領命。”不苟言笑的張任下馬後一直眯著眼睛,不知想些什麼,此刻聽到趙韙的命令後立刻應聲離去。

隨即,張魯與趙韙同坐一輛馬車緩緩進城,徑直駛向郡守府。

分割線

距離陽平關七十里的山道上,旌旗迎風飄揚,兵戈森森。

兩萬餘步騎列隊行軍,不急不緩,軍容嚴整,大軍中段一杆“李”大旗迎風激盪,煞是顯眼。

“主公,恕微臣斗膽直言,此次天子率領百官離開長安茲事體大,對我軍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何主公輕描淡寫的擱置不理,對李司空也不予責罰?難道僅僅是因為他是主公的叔父,便可免於懲處麼?果真如此,微臣擔心眾人不服,人心浮動,難免生亂。”

策馬跟在李利身後,兩月來一直不曾諫言的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