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兵敗如山倒,倉皇奔命,功敗垂成。
大敗之中,數千名登上城樓的漢中軍沒能第一時間撤下城樓,結果被西涼軍堵在城樓上,逃生無門;還有上萬名漢中將士被趙雲率領的無雙鐵騎困在城牆下。無法衝出重圍。無路可退之下,被團團圍困的兩萬多名漢中將士只得束手就擒,悉數丟掉兵器,蹲在城牆下等待西涼軍處置。
短短半個時辰內。城外戰鬥便宣告結束。除了被俘的兩萬多漢中將士之外,餘下兵馬分散逃亡。但逃亡方向卻侷限在東西兩面。南面大營谷口已被西涼軍佔領,迫使漢中將士無法直接逃回漢中邊境。其中,漢中軍主帥張魯則是帶領本部兵馬和主力敗軍朝著西南方向逃竄。
待城外戰局穩定後,趙雲奉命率領無雙鐵騎追殺潰軍。沿著張魯潰軍向西南追擊,一路窮追不捨,收繳大量兵器輜重和降兵戰俘。而馬岱、馬休兄弟則帶領三千餘戰騎沿著山道向東邊追擊,一路之上並未遇到頑強抵抗,沿途追殺上百里,斬獲頗豐。
臨近正午時分,趙雲率領一萬餘鐵騎往西南方向追擊。終於在距離陳倉城四十餘里的山澗中追上張魯大軍,再次與之展開廝殺。這場追擊之中的遭遇戰,持續時間很短,戰鬥並不激烈。張魯潰軍根本無法抵擋無雙鐵騎的衝殺,再度落荒而逃。而追殺卻未就此終止,安置好四千餘降兵之後,趙雲率領五千戰騎繼續追趕張魯殘軍,一邊戰鬥一邊追擊,始終咬住張魯殘部不鬆口,一直追趕到武都郡西南邊的羌道縣。
一鼓作氣勢如虎,趙雲所部連續追擊兩天,一路追殺數百里,真正是窮追不捨。以至於,原本兩萬餘人的張魯潰軍到達羌道時,只剩下四千餘殘兵,大多是五斗米教的扎甲武士。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禍不單行這句話用在倉皇逃到羌道的張魯身上,卻是再合適不過了。有人歡喜有人愁,張魯倒黴了,相對而言,尾隨追趕而來的趙雲所部卻是歪打正著,雙喜臨門。
這是因為駐紮武都郡境內的周瑜大軍,在與張魯麾下大將楊昂所部對峙相持一個多月後,兩軍終於展開決戰,而大戰時間卻正好與陳倉之戰同時開始。在兵力相當且地利條件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周瑜所部與楊昂大軍之間的戰鬥劇烈而膠著,雙方激戰兩天卻不分勝負,誰也沒佔到便宜。恰在兩軍相持不下之際,張魯突然帶著數千殘兵抵達羌道東門,當即不由分說便叫開城門,在楊昂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城池。。卻不料,一直跟在張魯殘兵身後的趙雲,趁機尾隨其後率部衝進城門,陰差陽錯的攻入羌道城中。
這一鉅變對於擅長捕捉戰機的周瑜而言,無疑是天賜良機,豈能錯過?
於是,周瑜聞訊後立即率領大軍趕到東門,趁勢殺進羌道城,直奔城守府殺去,企圖一舉擒殺張魯和楊昂等主將。
待楊昂察覺到周瑜大軍異動之時,疲於奔命的張魯、張衛和楊柏等人正好趕到城守府,在府門前迎面碰上正欲前往城頭檢視敵情的西線主將楊昂。可當他看到張魯一行人時,頓時如遭雷擊,臉色煞白,整個人都驚呆了,身體搖晃險些一頭栽倒。
隨即,楊昂驚聲疾呼:“不好!周瑜惡賊定是率部前來偷襲,跟隨主公身後偷襲東門,羌道城危矣!”
“噠噠噠生擒張魯,斬殺楊昂,眾將士隨我殺!”
楊昂話音未落,卻突兀聽到不遠處的東街方向傳來轟鳴馬踏聲和喊殺聲,而且喊話之人的聲音很是熟悉。一瞬間,他完全不用思考,便知這個十分耳熟的聲音來自何人,赫然是與自己對峙一個多月之久的西涼軍主將周瑜周公瑾。
霎時,楊昂如喪考妣,神情驚駭之極,看向張魯、張衛等人的眼神,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憤怒且怨恨之色。只可惜他卻是敢怒不敢言,第一時間安排親兵護送張魯等人從南門出城,而他自己卻不得不帶領兵士抵禦周瑜大軍的進攻,替張魯等人出逃贏得時間。
一個時辰後,固守將近兩個月之久的羌道城失陷,落入周瑜率領的西涼軍手裡。而駐守在東門和北門城樓上的兩萬漢中守軍,以及駐紮在東門外與羌道城互成犄角之勢的城外大營也隨之失陷,營中屯集著五千兵士。這兩萬多漢中將士卻因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撤退而全部淪為西涼軍的俘虜,隨後駐守城守府的三千將士也被迫投降。
至此,繼陳倉大敗後。羌道也隨著張魯等人的到來而陷落,再次遭遇慘敗。破城後,楊昂帳下四萬餘將士最終逃出城去的只有一萬餘人,餘下將近三萬大軍非死即降。
伴隨羌道陷落。此次漢中軍在武都郡內搶佔的所有城池全部丟失。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