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3部分

反之,如果劉璋有意與李利爭鋒相對,執意與之為敵的話,那麼天下局勢都將隨之改變。

即使在張魯佔據漢中之時,劉璋也能說服張魯聯合出兵,侵擾西涼後方,縱然無法奪取涼州,也能攪得西涼二州雞犬不寧,讓李利焦頭爛額,無暇他顧。即便李利有心出兵剿滅他,憑藉千里蜀道,益州軍完全有能力將西涼軍擋在蜀道之外,致使西涼鐵騎根本無法踏入益州半步。須知,如果益州軍正面與西涼軍作戰,仗著蜀道無以倫比的地利優勢,與西涼軍僵持三年五載完全不是問題。

然而事實卻是,劉璋坐鎮益州之後對西涼軍完全沒有威脅,說是安分守己亦不為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劉璋執掌益州之後不再進獻錢糧輜重;否則的話,與徹底歸降李利沒有什麼區別。

想清楚這一點,劉璋方才意識到他自以為得計,實際上是被李利算計了。他自以為技高一籌,利用了李利一回,殊不知他一直都在被李利利用。他雖然不承認自己有愧於李利,卻在內心深處敬畏李利,不想與他為敵,從而間接地替李利穩固後方、鎮守益州,為李利率領大軍征戰天下贏得了寶貴的六年時間。

劉璋想清楚其中關鍵環節之後,一通而百通,所有脈絡都呈現在腦海裡。頓時他心中一片悽然,頹敗而沮喪,百感交集。

然而當他慢慢地冷靜下來,壓在心裡長達六年的內疚和最近幾個月所擔負的巨大壓力,卻隨之消失殆盡,充斥在心頭的落寞與淒涼亦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輕鬆和釋然。

第164章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時至今日,天下局勢趨於明朗,中原戰局陷入相對穩定的僵持階段。

而李利業已在中原戰場上奪取了能夠速戰速決的所有勝利,連年征戰,攻城略地,搶佔了中原半數州郡。

值此中原戰事對壘相持之際,益州爆發內亂之時,正是李利揮師攻取益州的最佳時機。

這就是說,李利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到來,不再需要劉璋這個潛在的“盟友”坐鎮益州,真正要將益州掌握在自己手裡,不需要再假手於人了。

事已至此,劉璋和李利之間到底誰更愚鈍,誰更幼稚,誰被誰利用,看似一目瞭然,實際卻是很難說清楚。

不知不覺中被李利利用,純粹是劉璋的本性使然,性格上的弱點和自身嗜好被李利抓住之後加以利用,無為而治,從而達到預期目的。因此這算不上利用,即使李利不利用他,他依然還會這麼做,不會改變。但他刻意結交李利,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利用,至少李利對他的幫助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有心對無意,無意亦有心。兩者孰是孰非,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全憑自身臆斷。

劉璋想清楚這一切後,心中一片悽然,頹廢至極。然而當他慢慢地冷靜下來,壓在心裡長達六年的內疚和最近幾個月所擔負的巨大壓力卻隨之消失殆盡,充斥在心頭的淒涼感亦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輕鬆和釋然。

在此之前,劉璋雖然知道李利厲害,謀劃長遠、算無遺算。為此許多人都說他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能力,謀而後動,百戰不殆;但劉璋卻不以為然,並不認為李利有何過人之處。畢竟,在他和李利相處的一年多里,李利待人寬和,直爽陽光。琴棋書畫之中唯有書法尚可稱道,餘者都不如他劉璋,而且差距甚大。完全沒有可比性。因此他從未覺得李利有什麼了不起,至少沒有外界傳得那麼玄乎,什麼算無遺算,在劉璋眼裡。李利就是個不學無術的武夫。

這種印象長期徘徊在劉璋腦海裡。直到今天之前都是如此。但是此時此刻,經過一番搜腸刮肚的苦思冥想之後,劉璋方才真正切身體會到李利究竟是何等厲害,其謀劃之長遠、算計之縝密、識人之精準,對人性的把握之精妙,均是劉璋迄今所見的當世第一人。

這是他和李利相識多年以來的第一次交鋒,也是唯一的一次爭鬥,可結果卻是尚未正式交鋒便已結束。他毫無還手之力地完敗,而李利則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完勝於他。這場較量根本沒有可比性。他完全不是李利的對手;就像他擅長繪畫仕女圖一樣,李利卻在作畫上面一竅不通,根本無法和他相比。而作畫或許是他唯一能勝過李利的技能,只可惜這種技能與亂世爭霸而言,屬於徹頭徹尾的不入流的伎倆,縱然能夠畫出萬里江山亦是徒然,不值一曬。

沉默許久,劉璋的臉色漸漸恢復如常,神情淡漠地幽幽問道:“大將軍既然已經坐在這裡,想來定有萬全之策,只等劉某交出印綬,當眾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