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部分

這幅《鹿圖》自然沒有款識,更無鈐印,雖然是絹本設色畫,都知道時代很久遠,但是知道此畫作者是何人的卻是非常之少,李墨白恰巧是既知道作者,又能買得起的人,這才是學問與收藏結合的最高境界。

李墨白想了一會兒,卡看到價格已經基本上穩定在100萬美金的樣子,想了想,就讓老美沾點便宜吧,直接出價130萬,將此畫收入囊中,引得眾人一陣驚歎,原本所有人都以為李墨白的目標是那尊大鼎,卻沒有想到李墨白對這幅佚名畫也有興趣。

不過熟悉李墨白的人都知道李墨白素來對書畫的興趣最高,拿下這幅畫倒也算是正常。

成功拿下了這幅畫,李墨白又靠在座位上閉目養神起來,仿若剛才什麼也沒有發生,絲毫不覺著花出去100多萬美刀算是一件大事兒。

這時候拍出的都是青銅器,都是春秋戰國之前的物件,但是李墨白卻是沒有多大興趣,青銅器這玩意兒更多的價值在於歷史研究,藝術價值並不高,只有具有銘文的玩意兒才能算得上是重器,當然有銘文的青銅器不僅具有非凡的歷史研究價值,其藝術價值同樣不可估量。

拍賣方和眾買家都注意到了李墨白,但看李墨白卻是遲遲沒有出手,也就逐漸淡忘了李墨白,畢竟李墨白只是出了一次價,很多以為李墨白將要再度上演通吃青銅器的好戲時,李墨白卻是無動於衷,不由讓人頗為驚訝,來自中國的買家也是頗為高興,李墨白不出手了,自己的機會也就來了,至少要少花不少冤枉錢吶。

雖說這是一場普通的拍賣會,但卻吸引了眾多的買家和媒體,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壓軸的超級大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鼎是後(還是讀si)母戌鼎,也就是最開始被命名為司母戌大方鼎的那尊大鼎。

司母戌大方鼎的重量達到832千克,高達133公分,口長110公分、寬70公分,令人一見就能感受到一種莊嚴的威懾力,不過遺憾的是一隻鼎耳被當地的村民給鋸掉了,抗戰期間曾有文物商人出價20萬銀元收購此鼎,足見其價值。

由於此鼎的塊頭實在過大,文物商要求村民們將此鼎據成4到10塊,雖然村民們被誘惑了,但是更擔心鋸開了之後,文物商拒絕付款,不過幸好村民們的謹小慎微,此鼎除了丟了一耳之外,總算是保留完整。

而現在要拍出的這尊大鼎的雖然只有520公斤,但一樣引人注目,不過此鼎的來歷不明,而且不是生坑,圈裡也有很多人認為是臆造的,而且據說華裔賣家也曾想過捐獻國內博物館,但卻被鑑定為臆造的贗品而作罷,於是賣家一怒之下送上了拍賣會。

也不能怪國內的專家,實在是這尊鼎的表現有點太好,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無缺,專家的眼睛又不能和碳14檢測相比,再說現在的贗品商人早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碳14等科學儀器也難以檢測出來。

李墨白看過此鼎之後,也是驚訝無比,儲存的太好了,黑漆古的鼎身讓人一眼看上去就如漆黑的夜空一般迷人,這尊大鼎呈半球形,三足鼓腹,腹部的圖案精美絕倫,逼真形象。

尤其是讓李墨白吃驚的是鼎內有72行989字,筆畫清晰,體式嚴謹,方圓兼備,端嚴凝重,佈局參差錯落而富於動態的韻律美感,然而以李墨白對鐘鼎文的研究,居然也只能認識十之一二,也難怪被認為是臆造品。

有人認為是贗品,自然有人認為是真跡,業界也是為此爭論不休,中國的考古相對於國外而言,可以說嚴謹了數倍,就如同去年河南宣佈發現了曹操墓,一時學界大肆爭論,各地的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眾說紛紜,最後不了了之,但是要是在國外的話,絕對是轟動世界的大發現,甚至已經著手申遺,這一方面是洋鬼子的歷史本來就短暫,歷史上也沒有太多值得大書特書的輝煌歷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考古取證的方法不同。

李墨白花了大半天時間都在琢磨這尊大鼎,吃不透啊,李墨白都吃不透,何況是國內的專家,李墨白雖然在圈子裡宣告不顯,實際上能與李墨白比肩的專家還真不多,李家的家學李墨白不敢說盡得,但也學到了十之七八。

李墨白此時雖然看似是在閉目養神,實際上心中還是在思量這尊大鼎的來歷,以李墨白的經驗來看,這尊大鼎應該是西周早期的風格,尤其是紋飾與銘文,商代的青銅器上文字相對較少,即使第一國寶後母戌鼎上面也僅有‘後母戌’三個字,銘文在鼎身上大量運用始於商晚期,發展於西周,這已經為學界公認。

看過上面的銘文,李墨白也是看的稀裡糊塗,心中也頗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