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部分

那樣,還不如詔安了,為皇上所用!”

“詔安?”

詔安,這種事情自古有之,不說遠了,就說前朝時期的梁山伯匪患,最後的結果不也是詔安麼?若是說的好聽點,就是當今天子為了減少殺孽,給山賊土匪們一條活路,其實說到底,還不就是因為打起來費精費神又耗費人力物力,不如一道聖旨將其收入體制之內。

這進了體制之內,那些人的銳氣也就消耗的七七八八,到時候想怎麼拾掇,就看上位者的心情了。

不得不說,秦儈的這個主意,還真是給趙構開啟了一扇窗戶,如果不是因為顧慮到自己的帝王的形象,恐怕趙構都要狠狠的給自己一巴掌了——可不是麼,這麼好的一個法子,怎麼自己就沒有想到呢?

不過這詔安的活,技術含量很高,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做好的。主意是有了,接下來還的確定,找誰去詔安劉涗。

第542章 天子呼,難上朝(下)

第542章 天子呼,難上朝(下)

在有宋一朝,詔安的次數不說上百次,至少也有數十次,當然,並不是每次詔安都必須要由當皇上的敲定,有時候,一個地方官也可以對本地的小型流氓團體實施詔安,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還不能算是詔安。

小型流氓團體也就罷了,若是規模已經發展到像中央民國這種程度,那也就只能是皇帝親自下詔,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詔安。既然是皇帝開金口,那就至少需要經過一眾大臣的認可,哪怕就是表面上的認可。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秦儈把這件事情在朝會上一說,當下,就有不少文臣武將提出反對意見——他們不同意詔安,更不看好詔安。

詔安絕非兒戲,若是一旦詔書下了,對方卻是不理不睬,那麼對朝廷的聲譽,將是個沉重的打擊,趙構這個皇上也就會面子掃地,而皇上都面子掃地了,這些當大臣的,還有什麼面子可言呢?

故而很多大臣從現實的角度出發,覺得寧可跟中央民國拼一個你死我活,也不能去詔安,反正打仗死的不是他,詔安丟臉的卻是他。這種神一樣的邏輯,從不曾在人類社會中消失過,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看似毫無道理的處理問題方式,其中卻是蘊含著這樣的邏輯。

從這個角度來說,秦儈此人像又不是那麼壞透頂了,他至少知道不惜顏面為朝廷儲存實力,他至少知道此時跟中央民國死磕,是朝廷生命無法承受之重。為了皇上趙構,為了南宋江山,他在朝會之上力排眾議,愣是將原本該趙構來說的話,統統都給說了。

然而秦儈畢竟不是趙構,無論趙構有多麼的寵信他。群臣可以對趙構做出的決定徒呼奈何,但卻絕不會忌恨趙構,但秦儈這麼一站出來當出頭鳥,自然就會被那些反對詔安的大臣們,懷恨在心了。

一些大臣甚至於在心中暗暗的唸叨,預估著,等到詔安失敗時,該怎樣將秦儈的那張老臉,扇的“啪啪”直響才是。

也有大臣同意詔安的,不過他們的贊成僅僅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只因為趙構心中早已經確定要詔安,而且詔安的人選,經過跟秦儈的商議之後,也基本上敲定下來。

此人就是跟岳飛、韓世忠等中興四將裡那個張駿同音的張浚,張大人。

雖說張浚張大人沒有名列中興四將之中,嚴格意義上來說,他甚至不是個武將,但過前面也說過,唐宋年代,武將和文臣之間的區別很小,那時候的人們,有著極其健康的生活方式,讀書人練武,練武的人也讀書,像李白那種大詩人,也會仗劍走天下,杜甫不也曾經一身戎裝?

張浚是個文臣,他至始至終就是個文臣,但文臣照樣能夠領兵打仗,照樣能夠被後人稱為抗金名將,不輸那中興四將。“出將入相”這四個字,放在張浚身上,那是一點都沒有浪費,標準的很啊!

這幾年,因為韓世忠和岳飛等將領的冒起,張浚自覺始終是二把刀,就從戰場第一線撤下來,戴上了文官帽子,安安心心的提起筆桿子,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撫使。

照理說,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實在是不該輕易離開,但如今,福州那邊的工作一切順暢,張浚這個知州在不在崗並不重要,而朝廷之上能夠有份量也有那個本事前往巴蜀說服劉涗的,的確是不多。

何以趙構不願意安排岳飛又或者是那個張駿去呢?這其中也有秦儈的道理,他覺得,武將跟武將之間,若不是在戰場想見,坐在一張酒桌上喝酒,就容易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共鳴,迅速的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如今劉涗已經將韓世忠和十萬大軍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