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挽救,從另一個角度講,卻是埋下了顛覆的種子

近代中國之命運多舛,常常令人扼腕嘆息。當這個古老的國度終於認識到政治改革的必要性時,動盪的內外局勢卻宣告這一切為時已晚。

興起於甲午戰爭之後,準確地說是1896年的赴日本留學運動,竟然醞釀了一支埋葬大清國的革命力量。

歷史就如此的具有戲劇性。挽救,從另一個角度講,卻是埋下了顛覆的種子。目的是單純的,過程是複雜的,結果是不可控的。所以,挽救危機,需要在危機暴露之前。縫縫補補式的改革和挽救,往往種瓜得豆,結出〃怪胎〃。

留學生運動,在清政府眼中或許就是一個未曾預料到的怪胎吧,它已經成為一支革命力量。

這支革命力量的形成背後,站著一群別有用心的日本人。一個旨在〃把滿洲、蒙古、西伯利亞連成一片〃的日本組織——黑龍會,與中國的革命黨人〃交織〃在一起。後來開啟中國一個新時代的辛亥革命,其策源地就是日本,其背後有日本人。

1896年,在清政府開明官僚張之洞等推動下,首批13名中國學生來到日本,開啟了留學東洋的熱潮。

日本專門為這13個人辦了一所學校。單調乏味的日語課程和〃水土不服〃,讓這些學生灰心失望。幾個星期後,其中的4人〃離學〃。有7人不僅堅持下來,並且在後來成為中國的首批日本問題專家。

1899年,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已經超過100人。

1905年科舉制度取消,阻礙了大批學生的前途。而這時候,留學歸國與做官掛鉤的情況出現了。一個個海歸成為政府官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赴日留學,以至於學生中有舉家赴日的情況。

為應付這一局面,日本設立了許多專門學校。為了培養未來的〃現代母親〃,還專門開辦了女子學校。

歷史上,總是日本學習中國,重視中國向日本輸出文化。但這個時候,世道真的變了——中日力量對比一改過去中強日弱的局面。中國人也難得地放下了架子,虛心向日本學習了,從官方到民間,一批批的學生東渡求學。

然後,中國人到海外求學與日本人海外求學不同。明治維新期間,日本人海外學習,總是能夠將好的東西為我所用,以建設性的方式改變日本。中國的學生經過一番學習,彷彿經歷了啟蒙,發現中國事情的需要推倒重建。

教師們努力使中國留學生們相信,中國面臨著日本明治初期的類似情況。但是,這種學習沒有培養出體制內的改革精英,反而孕育了革命火種。

作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

隨著中國各省把大量的學生送到日本,各省學生們紛紛成立同鄉會,以便接納和指導後來的留學生老鄉。

在日本的學習過程中,中國學生逐漸明白了民族主義的重要性,同鄉會這種組織更加強了大家的中國人意識。於是同鄉會漸漸突破〃省界〃,形成全國性的組織。

學生們民族意識的加強除了教師的作用,還有兩種因素。一是當時日本在戰勝中國後,〃愛國主義〃氾濫,日本用大量的詩歌、歌曲、印刷品向人民灌輸民族主義,使作為弱國代表的留學生們受到強烈的刺激。另外,作為戰敗國的一方,留學生在日本難免遭到歧視。拖著辮子的中國留學生常常被嘲諷為〃清國佬〃。

近代中國的學生群體,歷來是民族主義的溫床。龐大的留學生群體,面對當時的處境,不可能個個都安於現狀,埋頭讀書。其中的一部分開始傾向於革命,革命的物件首當其衝的就是清政權。

黃興堪稱留學中的一個典型代表,這個被清政府送到日本深造的青年最終走到了清政府的反面,成為留學生中的革命派風雲人物。

黃興(1874…1916)原名黃軫,後因從事革命活動,改名黃興,號克強。1893年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1896年中秀才。

1898年黃興由城南書院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開始接觸西方社會政治學說,關懷國家民族前途。

1902年夏,黃興被選派赴日本留學,入弘文學院速成師範科學習。

1903年與留日學生500多人集會聲討沙俄侵略罪行,不久自認為運動員,回兩湖策動反清革命。後在明德學堂任教,利用課堂講授激發學生愛國思想;物色同志,醞釀成立革命團體。

1904年2月,黃興組織華興會,被推為會長。隨後積極聯絡會黨,運動新軍,計劃於陰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生辰,炸死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