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時,又推動城鎮百姓使用煤炭,甚至行宮率先代表使用。而軍器監鍊鐵使用煤炭,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鍊鐵技術在扶蘇的將作監中不斷迅猛發展,而在天下難得安息平靜的扶蘇麾下數郡之中,自然也迎來了發展的大良機。新技術的應有代表的就是扶蘇的實力終於迎來了強勁增長的時候。
而最為顯著的表現,就是這副明光甲的製成。
胸前閃閃發亮的護心鏡上,扶蘇似乎看到了成千上萬皮甲銳士將敵陣衝潰的樣子。不由握拳捏緊,饒是面上不動神色,也不由露出了興奮的樣子。
一邊的祁彥見此,心中一喜,又道:“說來王上可謂是智巧冠絕古今,這明光甲結構完備,製作也頗為成系統更加方便。再加上而今軍器監鍊鐵技術一日千里,較往日產量已經天壤之別。而今光是在大同塞這座軍器分監的年產鐵量便達到了三百萬斤!”
說道這裡,周遭都是一片驚喜譁然之聲。三百萬斤,這根本就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有了如此驚人數目的鐵產量,大秦的鐵甲裝備將會進行得順利非常。
一時間,慶倪等人都是板著指頭算了起來,一派興奮之色。
扶蘇對此表現平淡,看著明光甲,聽著祁彥微帶賣弄地說出這個數字,並無什麼意料之外的意思。灌鋼法對鍊鐵技術的改進又多麼巨大,扶蘇對此可是十分清楚。
更何況,扶蘇知道在明朝封建時期鍊鋼技術成熟之後,鐵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兩千萬斤。大秦擁有比明朝更好的條件,此刻的匠作之術還沒有被儒家打壓得成為賤業,對百家態度十分理智的扶蘇對農家此類於國有益的學派頗為支援。
而對於墨家這等掌握強大生產技術的學派,扶蘇也是頗為禮遇。
如此情況之下,大秦最高水平的軍器監若是沒有三百萬斤的鐵產量,扶蘇都要動用特科去清查問題了。
當然,祁彥等一干大匠和工匠的貢獻扶蘇是看在眼裡的。
見此,扶蘇對身邊的侍從道:“擬旨樞密院,命後勤部作下達嘉獎。於一幹有功之人,報上名冊,核對之後報尚書省處置。這裡,寡人先給眾位匠師先賀喜了!”
扶蘇這話一出,祁彥和一干匠師齊齊都是拜倒在地大禮謝恩。儘管這些人竭力裝作淡定的樣子,平素也算是社會的上層,可而今激動得顫抖的雙手還是洩露了他們的心情。
扶蘇和一干將官相視一笑,又道:“祁彥,繼續帶路。看看箭支、馬鐙、馬鞍、馬蹄鐵以及弩車的建造!”
祁彥也是喜色一片,給扶蘇介紹起來格外地賣力。不一會,便到了建造弓、弩、箭支的弓弩箭院。
扶蘇首先看的便是弩的製造,大秦的弩具管制極其嚴格,由國家統一督造,弓幹扁圓,一般長六尺【秦制一尺長23。3厘米】,為桑木製作,但卻又不是所謂的單質弓。因為整個弓幹皆由密實的皮~條纏扎。這樣不僅增強了弓乾的結構強度,而且皮~條的韌性極好,彈力強,可以積蓄更多的能量,以桑木為芯,外纏皮~條的複合弓幹,結合了自然界中植物彈力和動物彈力。
西方羅馬的弩炮也是用動物肌腱纏繞的扭曲力來彈射弩箭的。可是過於笨重。一般只用於攻城,遠沒有秦弩小型化、單兵化。大規模的統一標準化製造和廣泛的普及率,更是遠不如秦國了。而且領先於世界的中國漆器製造技術也讓秦弩熠熠生輝。大異於四夷簡陋的弓箭。秦弩外表通體塗以褐色的生漆,在幹中間弩臂含弓處又塗上硃紅漆。這樣既威武美觀,又防水,防黴,而且木蕊與皮~條浸漆後兩中材質才真正的整合為一體。彈力大增,陰雨天也威力不減。
秦弩木臂一般長三尺,兩寸。木臂前端有合口。上唇短下唇長,正好嵌住弓彛�T儆悶�條綁紮。往後繫結在木臂兩側的耳上。這樣弓與臂緊密無間。蹬弓拉弦和射箭時的反作用力與震動便不能使其脫開鬆動了。弩臂上有凹型箭道,可以盛箭並增大了與箭的表面接觸面積,增大了發射阻力。但是箭道可以有效的固定箭簇在弩臂上的位置,提高於準確性,防止了放空弦導致的發射失敗。所以增加的一點阻力無關大礙。而且箭道一般都經過精細的打磨,顯得異常的光滑,上面也塗漆、塗蠟,用以減少發射時箭與箭道的摩擦力。
弩臂後部裝有發射瞄準裝置,這是一套用青銅精密鑄造的元件。由望山、懸刀、牛組成。望山是瞄準裝置。大秦其上還沒有刻度,一般四寸;懸刀也就是現代的扳機。一般長四到五寸厘米;牛是設計的最精巧的物件。牙與懸刀相聯,但是不直接承力,而是透過牛為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