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你們一人一匹快馬,等晚上逃出去向其它十二國主彙報!”
“是!”
老頭一把抓住那個欲射箭的男子引到一邊,“我們具依賴辰王,牟王無力救我等,只有仗辰王殿下仗義了,你去時要細細闡明唇亡齒寒之理,等下就從秘道外出,走去他國,買馬去辰王駕下!”
“是,爺爺!”
“嗯,大事要緊,我們這你不要擔心,我們虛與委蛇,假裝依了那些強盜,最多損失些美女糧食財物,等辰王殿下率兵來滅了他們,咱們才有出路!”
“嗯,那我走了。”青年是很明白事理的人,也能狠下心來。頭也不回,“爺爺,你要是死了的話,我會斬敵首十級來祭奠你!”
“好,真是我家孩子!”做爺爺的也不怕死了,本來離死也沒幾年奔頭了。目送孫子隱入地道,還好逃命的地道還在,幸虧以前做的,沒有偷工減料的。
====
“朕素夷狄,行乎夷狄?”楊晨毓很是不滿那些腐儒又來嘮叨。
“這個?”管寧沒說服大王,漲紅了臉。
“我說啊,前人也好聖人也罷,總不是掌管著天地的神,哪有一點漏洞也沒的。聖人是大家捧個場叫上的,在神面前就是什麼也不是啦。寡人的理想就是能王之夷狄,變夷狄為華夏,中有漢邦,外有萬國,皆為華夏之國、皆為大漢之民!”
“大王,夷狄華夏自古各過各的,何必變夷狄為諸夏呢?”
“管寧,我問你個嚴肅的問題,所以請原諒我直呼你的名字!”
“說吧大王!”
“這個啊,怎麼說呢,簡單些吧。這天下呢,總是有人居之。人呢,總要生養,或無爭鬥,國家幸也,如夫婦之道,十之八九生養乎?八九也!所生養子女多餘三者亦八九也,可對?”
“這個,嗯,差不多吧!”
“先生大才,算算這十世繁衍,如一國地百萬畝,民十萬,這十世之後,當多少?”
“這個,一下子是算不出的,十世後大概倍之吧。”
“人倍之當無虞,地倍之否?”
“地何來倍之,依然百萬。”
“那麼人均少一半否?”
“是啊!”管寧有點明白了。
“那麼要是再翻翻的話,這地還能養人乎?”
“怕是遍地餓殍了!”管寧是學者也不會說假話。
“未必,要是這個地產也能翻番,尚能活命!”
“地出糧翻番難矣!”
“我吳越做到了,不止一倍,原來出稻米不過石半,現在上好的田地五石六石也常見。(吳越石,三十公斤)”
“嗯,大王恩德於民!”
“這個先不說,要是民再翻番,或者碰到天不作美,那麼民何安之?”
“是啊,這個天下要亂的。”
“先生當年想去遼東,怕也是避禍吧?”
“嘿嘿!”管寧也不好意思了。
“先生能避禍,應該是還有個地方去吧,這個天下人要避禍的話,怕小小遼東安生不了了。”
“也是。”
“所以啦,我幫著子孫多開發些地方,萬一這裡人多養不下,至少還有地方去避禍吧。”
“可要是那些地方都滿了呢?”管寧說了個實話,不過是預言。
“那就不是我的能力了,寡人就這麼點本事,到這一步,那就是不是我輩能操心的了。父親最多操心到孫子一輩,再往下就該孩子們自己操心啦,是不?”
“也是。”管寧好在是個有點實用主義的。
=====
“張將軍,要不我那象軍也派上去吧!”
“翁主啊,先不急,你們那先休息著,按兵不動,等我前軍引他們進伏擊圈後再動手!”
“用記麼?”
“大王教導的,沒必要用死力用蠻勁和敵人作戰,對付蠻夷就要用巧勁,幹翻他們的目的是第一,儲存自己士兵也是第一,所以要在最最節省自己一方消耗下戰勝敵人,消滅敵軍才是我們吳越規則!”
“父王也是的,像個商人一般好利!”
“哈哈,大王好利好啊,說來也是愛惜士卒呢。”
好在吳越大王沒聽到這個,本來麼,一個有經驗計程車兵是寶貴財富,尤其是殺過人計程車兵更加不可多得,要是有潰敗和大勝以及中計經驗計程車卒更加是寶了。吳越大王自己也知道只有儲存越多的有經驗士兵才是實現自己宏圖的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