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內憂外患之下竟然還黨爭不斷。”馮保鄙視地說道。
然而萬曆不為所動,對於馮保的說法沒有一絲回應。
與其說馮保鄙視朝鮮,那麼朝鮮所經歷的這一切又何嘗不是大明的鏡子,東林黨興起,被魏忠賢打壓,魏忠賢之後東林再次抬頭,小冰河時期災荒不斷,農民起義一波接一波,遼東的建奴又不停地襲擾著大明,可是那幫自稱’東林不黨‘的傢伙們卻依舊黨爭不斷,不斷地給自己的政敵使絆子讓他們因為**中失敗死亡或者淪落成敵人成為敵人的刀下鬼。
從萬曆的角度來見,大明實際上並沒有嘲笑對方的資格,因為事實上,大明最終的結局和他們比起來還不如,本身就是藩屬國的朝鮮能夠在大明強勢的時候保住大明的大腿,清軍入關之後同樣能夠低下身段來臣服於滿清,透過臣服強者來保護自己的國祚,而大明卻永遠不能指望強者的拯救,只能毀滅或者自己拯救自己,不僅僅是大明,任何一箇中原王朝都是如此。
“朝鮮王的請求,朕準了。”沉默了一段時間,萬曆說道。“讓李成梁選一個將軍到朝鮮去吧,是一個參將還是一個遊擊,或者一個都司都可以,另外,讓鴻臚寺也給個身份,去的人不僅僅是大明的將軍,並且還是大明的使節。”
“是!”馮保揣著疑惑回答道,從來只有藩國派往大明使節的,大明派到其他國家使節的常駐使節這在馮保的印象中還是第一次,皇上又有什麼打算。
大明的第一個公使名額沒有給歐羅巴任何一個國家,最先照顧的還是朝鮮這個親兒子,朝鮮王應該表示感恩才對,萬曆心中想到,或許這個朝鮮王以為大明會為他這個朝鮮王拿回他的權力,但是他估計不知道,什麼叫請神容易送神難來著。
遼東和蒙古都被他搞定,天子守國門的時代已經要過去,環繞一圈望去,離大明的首都京師較為接近的國家,也就是朝鮮王國和倭國這倆了。
第156章 皇帝的節操
那個所謂的三千里錦繡河山到底有什麼價值,即使是來自於後世的萬曆也不清楚,後世的朝鮮半島分裂成兩個國家,一個‘貧窮的光榮’,一個靠科學即使維持低位,至於資源什麼,萬曆還真沒怎麼聽說過。
穿越之前倒是聽說北朝鮮地下埋藏著豐富的資源的,但是似乎有二百多種礦產來著,不過畢竟那個國家基本與世隔絕,太多的資訊萬曆也不瞭解。
東廠的情報也沒有相關的資訊,萬曆問起來馮保只能尷尬地回答一句不知,然後回去之後把各國地理、產出等所有情報都列為東廠的調查目標當中。
果然,倘若以箕子朝鮮為華夏的固有領土為由,北朝鮮還是有一定價值的,當然這理由估計連自己手下那幫反對派的大臣都過不去,吞併自己的一個藩屬國而且還是親兒子的一半領土比吞併整個藩屬國更讓儒生們難以接受。能夠值得慶幸地是倘若只是吞併半個朝鮮的話,萬曆也和那幫儒生一樣覺得為難。
比起朝鮮所擁有的資源來說,萬曆更為在意的是結束大明‘天子守國門’的歷史,為大明提供羊毛的蒙古和已經正在開發的遼東,離大明京城最近的地方就只有和奴兒干都司接壤的朝鮮了,即使對方是大明的親兒子,在大明現有的版圖上,萬曆也依舊覺得對方太過的刺眼。
養這個親兒子有什麼用?打仗不靠譜,而且又貧窮,有點事情解決不了就過來求老爹,老爹有事情想要用到他的時候,對方卻一點用處都指望不上,並且按照原本的歷史,這貨還投降建奴了,就是後世再說什麼崇禎的年號用了幾百年,投降滿清是虛與委蛇,萬曆對對方也絲毫沒有感覺。
現在差的,就是內閣和大都督府的看法了,倘若他們都強烈的不同意,那麼即使是萬曆有再多的想法都是白搭,但是倘若雙方有一個持支援意見,那麼萬曆就能夠上手自己的打算。
“皇上決定讓大都督府對朝鮮用兵了嗎?”申時行看著面前的李成梁問道,對方這個大都督和自己這個內閣首輔一樣,是名字不叫丞相但有丞相之實的人物,倘若是平時,申時行肯定出於立場原因儘量少和對方說話,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不算,因為駐軍朝鮮的問題已經不能完全說是軍事上的範疇了,申時行可是要負責一二的。
“何出此言?”申時行的問法倒是讓李成梁感到驚愕,申時行的話讓他莫名其妙,他這個大都督可沒有得到過皇帝打算侵佔朝鮮的命令,遼東的軍團也沒有做準備,申時行從哪裡推斷的這個訊息。
“沒有?”申時行狐疑地看著李成梁,似乎想看出對方有沒有什麼事情瞞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