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對於崩壞了的使用方法,從結果上來看,這個做法不錯,不把軍戶當士兵,而是把他們當做入伍徵召的新人重新訓練確實有一定的效果,兩種方式的使用,讓本來日益衰落的軍戶制度,重新有了用處。
比民戶多出部分繳稅的責任,並且比民戶多出一個服兵役的義務,還要拖家帶口的到大明的新開發的地區墾荒,軍戶的價值無疑是被萬曆壓榨的。
壓榨一個群體,那麼自然要給予這個群體足夠的利益,或許說萬曆還是一個較為有良心的統治者,在壓榨軍戶的同時,也在尋找著給予軍戶補償的方式,而義務教育的方式,也算是其中之一。
這種事情優先照顧軍戶和匠戶在萬曆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歐洲最先落實施行義務教育的國家是德國,然而,最初這個教育的目的,可不是為了社會培養許多的科學家,而是更優秀的軍人和工人。
大明不是義務兵制,平民不需要服兵役,施行的是軍戶制,萬曆把這種制度改為了軍戶義務兵制度,那麼自然福利就要優先照顧軍戶這個群體了。所有的軍戶和匠戶都有為大明服務的義務,同樣享自然要享有接受免費教育的權力,這正是萬曆的想法。
萬曆自覺在補償軍戶,當然,實際上,他不明白在自己統治的國家裡,軍戶早在幾年前的重新被拾起的時候,就已經不是一個被不看好的群體。
大明在不斷地武力軍事擴張的時候,最先獲得利益的,就是這些活動在一線和二線的軍戶們了,自然,軍戶從和農民無二的群體,再一次成為英宗朝之前那樣一個令人羨慕的群體。
儘管需要為朝廷打仗,可能會戰死沙場,但是一家服兵役的人數有一定的限度,強調精兵的萬曆自然不會要老頭子和小孩子這種沒有戰鬥力計程車兵,並且士兵也有了自己的服役年限,加上高額的軍餉,已經掉到各地的建設兵團們所分的土地,直讓一般的民戶們都羨慕不已,如同開國之出一樣,已經開始有不少人在想辦法託人把自己編入軍戶這個集體了
就這樣,或許萬曆是打算給被自己壓榨的軍戶一個補償,但是對於軍戶們而言,這已經不算是壓榨自己的補償,因為他們或許早期並不情願,但現如今卻只覺得作為一個軍戶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了,現如今萬曆把首個接受義務教育的好處給他們,他們反而不覺得是補償,而是天上掉下來的福利了。
只是,並不是所有的軍人都因為這個政策而受惠,在許多人樂意的同時,同樣有一批大明的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在苦惱著。
第140章 募兵怎麼辦?
“大帥,當初兄弟們可都是提著腦袋跟著大帥的,那時候東南沿海諸省,有哪個衛所的兵和咱們兄弟一樣,倭寇的刀架在兄弟們的脖子上,咱們兄弟有哪個眨過眼!”戚家軍的老將朱珏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說道。
“當初那幫軍戶們幾千個人打不過他們倭寇幾十個,被人家一路打到南京城無人能攔,後來戚帥跟兄弟們保證,咱們義烏的兄弟才出來跟著大帥當兵的,哪一戰咱們兄弟不是頂在前面,當年我老朱更是一口氣連劈了七個倭寇大氣都不喘,大帥你不能說不記得了吧。”
怎麼可能會不記得,這個朱珏可是他戚繼光一手操練的戚家軍中的悍將,在整個戚家軍中也是以悍勇出名的,戚繼光怎麼也不會忘記自己這樣的老兄弟。
“朝廷不把我老朱算作軍戶咱不介意,我朱珏原本一個礦工,跟著戚帥一路打下來,現在也有自己的官職,雖然比不得吳惟忠他們幾個腦袋好使的,封妻萌子的大官沒啥指望,但是好歹也是個軍官,自家的事情我照顧的過去,當不當的上軍戶咱老朱我不介意。可是咱們陣亡的兄弟們怎麼算啊,那幫被倭寇追的滿地跑的軍戶現在發達了,咱們從義烏里出來的一幫老兄弟,活著的還好說,那些陣亡的,朝廷當初可就只發了點撫卹金就打發了,陣亡的兄弟家裡面,可都是靠著兄弟們的接濟才過日子的,現在朝廷優待軍戶,雖說咱們不是衛所,但好歹都是朝廷的兵,現在怎麼想要個軍戶的身份都不行。”
沒錯,朱珏到這裡來找戚繼光,不是為了給自己討回公道的,畢竟即使不如吳惟忠和胡守仁等人那樣已經身為總兵獨鎮一方,但是朱珏畢竟是戚家軍中的悍將,在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抗倭的時候,就戰功赫赫,不是總兵但也是參將級別的人物,朝廷對於軍戶家庭的優待政策,對於像他這樣的軍官們而言,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
大明是集權式的封建國家,無論是一直以來的地主階級還是逐漸興起的商人階層都是大明統治的支持者,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比如說這些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