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馬謖的命令是立刻離開洛門,謹慎的接近張郃,不求制勝,只希望他能以兩萬步卒纏住張郃,不讓張郃趕往木門。萬一張郃已經趕向木門,那就尾隨而去,截斷張郃的歸路,力爭把張郃堵在木門,然後等大軍合圍,奪回糧草,殲滅張郃。
諸葛亮的命令有兩成意思。第一,他已經意識到了張郃可能會突襲木門。從他的語氣可以得知,他當時還沒有得到任何的訊息,他這純粹是出於謹慎,事實證明了他的擔心是正確的。未卜先知,見微知著,思慮不可謂不周密。第二,如果張郃已經去了木門,奪取了蜀漢軍的糧草,諸葛亮也沒有輕易的認輸,讓馬謖撤退。相反,他做出了把張郃圍殲在木門附近的計劃,相比於馬謖的緊張,反應不可謂不強硬。化危機為戰機,相於於馬謖本人的一時慌亂,不可謂不沉著。
所以馬謖要由衷的讚歎一聲“丞相英明”,他心裡的那絲擔心隨即也化作萬丈雄心。只要能把張郃堵在木門並殲滅之,不管張郃是將那批糧草燒了還是佔為已有,都無法抹殺這場大勝的功勞。
與平定隴右、擊殺魏軍名將張郃的大功相比,一批糧草的損失,又算得了什麼?
(未完待續)
第220章 動若脫兔
張合督軍急進,用三天時間趕到了木門附近。
相比於馬謖的猶豫,張合很果決。聽說前面就是蜀漢軍運送糧草的隊伍,他立刻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相比於蜀漢軍內部的矛盾重重,互相質疑,張合的部下沒有任何反對聲音。這一方面是因為眼前的局勢明朗,除了衝上去擊潰蜀軍,奪下這批糧草,他們沒有任何其他可行的計劃,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張合在部下心中有著馬謖甚至諸葛亮也無法擁有的崇高聲望。
有他征戰四十年的資歷擺在那裡,有他五子良將的威名擺在那裡,任何一個士卒都不會懷疑他的決策會有什麼問題。他們只會充滿信心,不折不扣的執行他的命令。
一萬精騎,及時趕到這裡的主力只有六千多人,可是張合還是毫不猶豫的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六千多騎士跨上戰馬,順著山谷,如潮水般湧了出去,興奮的撲向那些正推著一輛輛裝滿了糧食的獨輪車,如同餓急的狼群撲向了美味的羔羊。
蜀軍沒有想到魏軍會出現在這裡,他們甚至不知道張合已經率軍趕到了隴右,一直以為隴右就剩下上邽一城,還在丞相主力的包圍之中苟延殘喘。這段路對他們來說只有艱辛,卻沒什麼危險。突然間看到數以千計的魏軍騎著戰馬衝殺出來,他們沒有任何準備,一下子就崩潰了。
雖然負責運送糧草的將領大聲呼喝,希望能指揮著部下進行反擊,可是被魏軍嚇呆了的蜀漢軍將士已經慌了神,他們只知道四處奔逃。那些民夫也嚇壞了,他們扔下車,扔下糧草,四處逃竄。
魏軍騎士如入無人之境,肆意殺戮,無情的剿滅著那些零星的反抗。
雄壯的戰鼓聲在山谷間迴響,互相激盪,變得更加雄渾,震人心魄。急促的馬蹄聲配合著鼓點,沿著山間的小道迅速向前延伸。魏軍騎士骯髒而興奮的臉在馬背上起伏,雪亮的刀光閃起,帶起一蓬蓬的鮮血。亂了陣腳的蜀軍將士慌不擇路,只知道往路旁躲避,躲避身後越來越近的馬蹄,躲避那些如狼似虎的魏軍騎士,躲避他們手中鋒利的戰刀和沉重的馬蹄。
蜀漢軍幾乎沒來得及做任何反抗,就被魏軍佔據了絕對優勢,在數千奔騰的魏軍騎士面前,他們的面前只剩下死亡和投降兩個選擇。
“投降——”一個蜀軍士卒跪倒在地邊,涕淚俱下,大聲的求饒。
“我們投降,別殺我們——”又一個蜀軍士卒跪倒在地,不住的磕著頭,連頭都不敢抬起。
“我們是民夫,不關我們的事,別殺我們——”驚慌失措的民夫們瑟瑟的躲在一旁,臉色發白,心跳如鼓。
魏軍騎士縱馬賓士,急促的馬蹄聲捲起一陣陣煙塵,如同一條條咆哮的巨龍,將那些跪倒在路邊計程車卒和民夫們吞入腹中。
戰鬥在半個時辰內宣告結束。
看著堆積如山的糧草,看著那些沒有絲毫鬥志的蜀軍士卒和嚇得魂不附體的民夫,看著為數不多的屍體,張合鬆了一口氣。他成功了,奪到了這批糧草,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給養問題,還把諸葛亮推到了斷糧的險境。隨著這批軍糧的易手,他們之間的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
接下來,他就可以大展拳腳了。
張合輕挽疆繩,催動戰馬,緩緩走過戰場。興奮的魏軍將士舉起拳頭或手中的戰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