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

魏霸一邊咧著嘴,一邊詫異的問道:“什麼意思?”

“我是說張郃劫糧這件事。”趙廣抖了抖手裡的信:“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巧合。”

“巧合,這算什麼巧合,這是兵家常識。”

趙廣笑了,笑得很苦澀,他連連搖頭:“子玉,你想得太簡單了。丞相哪有什麼糧道,丞相的糧全在上邽的大營裡,他根本沒有糧道。這條糧道根本就是臨時的,誰想到會被張郃一擊而中?”

魏霸糊塗了。

趙廣無奈,只得給他解釋一番,魏霸這才知道自己又想當然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的確沒錯。可是這也分不同的情況。在本土作戰,因為運輸方便,再加上考慮到最前沿的陣地有可能被敵人突襲失守,所以糧食不需要儲備太多。大戰開始後,後方會不斷的向前線輸送糧食。這時候就有比較固定的糧道,很容易成為敵人偷襲的目標。敵我雙方,都會把這條糧道當成爭奪的要點。

可是像諸葛亮這樣的遠征,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兵不再役,糧不三載,說得已經很明顯。大軍遠征,消耗太大,一般來說,不會作長期作戰的準備,短也就是兩三個月,長也不過是半年,能得手就繼續作戰,不能得手就先撤退,下次再來。

因此,遠征的大軍都會帶足三四個月的軍糧,當戰鬥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時,才會第二次運糧。需要第二次運糧,已經是戰局不利,只有看到切實的利益,只要堅持一下就可以得手時,才會第二次運糧,否則,大多數人都會主動撤退。

對於遠征的大軍來說,他的糧倉就在他身邊,就近保護,不存在所謂的糧道。如果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運糧,才會出現糧道。從祁山到上邽,兩百多里,這個糧道出現的時間也就是四五天時間,最多不過六七天。

六七天時間,又相距數百里,敵人就算知道可能有這麼一條糧道存在,也很難捕捉到戰機。因為實在太遠了,派斥候深入敵後打探訊息,等你把訊息送回去,大軍再趕來,可能人家糧食已經轉運到位,那條糧道已經完成了使命,哪裡還有讓你劫糧的機會。

戰機難以捕捉,這還僅僅是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糧食的重要姓,誰不會派重兵守護?那麼輕易就讓你劫了?以諸葛亮的謹慎,至少要派萬人保護。就算張郃打探到了訊息,要劫糧道,也很難得手。

劫糧道,絕不是那麼容易的。著名的官渡之戰,袁紹的軍糧為什麼會被曹艹劫了?不是因為那些軍糧在路上,而是因為那些軍糧屯在離官渡四十里的烏巢,太遠了一些,這是一個破綻。更要命的是熟悉袁紹這個破綻的許攸叛變了,把這個訊息透露給了曹艹。曹艹本人又快要斷糧,所以他才賭一把,親率主力突襲烏巢,要與袁紹拼個你死我活,燒了你的糧,逼你撤退。

換句話說,如果袁紹不是把軍糧屯在離大營那麼遠的烏巢,如果不是許攸叛變,曹艹要想劫袁紹的軍糧,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現在,諸葛亮的糧食就屯在上邽,沒有那麼遠,也沒有人叛變,把將有第二批糧草的訊息透露給張郃,張郃卻能抓住這個戰機,只能說是天意。

兩百里,斥候還要掩藏行蹤,等發現有糧道出現,報給張郃,至少已經是兩天後,張郃再趕去,至少又需要兩到三天,也就是說,張郃一點時間沒耽誤,最多也只有兩天的時間。只要中途稍微耽擱一下,等他趕到,糧食已經安全運到上邽的大營,他還劫什麼糧?

劫糧,從來都是進攻一方劫防守的一方,一來是成功的機率相對更大,二來是就食於敵,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己方的運輸成本。

不管從哪個角度說,張郃劫了諸葛亮的糧道,都是個意外。

“就我估計,張郃也許從一開始就有這個想法,但是真正把想法變成現實,這裡面更多的是機遇。”趙廣嘆息不已,又是敬佩,又是惋惜:“能將稍縱即逝這種機會抓住,不愧是五子良將。如果不是天意,那又是什麼?”

魏霸沉吟片刻,捻著手指道:“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張郃在此征戰多年,他對這裡的地形,恐怕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熟。”魏霸沉吟道:“他對丞相的瞭解,也遠遠超過丞相對他的瞭解。丞相的部署,都在他的計劃之中,而他的部署,丞相卻知之甚少。再加上騎兵相對於步卒的優勢,他把丞相耍得團團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趙廣眼神一緊,微微點頭。從向朗的信中隱約透露出的訊息,諸葛亮和馬謖想以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