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溫的牽線搭橋下,孫權雖然沒有接見魏興,可是魏興在武昌依然忙得不可開交。孫權聽說之後,非常意外,立刻派呂壹打聽。一打聽,才知道魏興已經把生意做到了民間,這才幾天功夫,已經簽了三十多艘海船的協議。
孫權頓時緊張起來。造船業是東吳的支柱產業之一,如此吳國的人都跑到合浦船廠去買船,那他從哪兒收稅?他緊急召見了張溫,詢問相關的情況。
張溫很坦然,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最後說:“大王,我們這麼做,也是為大王分憂。”
“分憂?”孫權沉著臉,非常不高興。什麼分憂,搶錢還差不多。吳國有三個船廠,就算船的姓能不如合浦船廠,運運貨總沒問題吧。你們一起去買合浦船廠的船,把錢給魏霸賺,這還算是替我分憂?
“大王,臣與魏興見面之後,發現他對面見大王並不熱心。”
孫權有些糊塗了,不知道張溫在說些什麼。
張溫猶豫了片刻,進一步解釋道:“大王,我從魏興那兒聽到一些訊息,目前還不知真假,是以不敢向大王稟報。不過既然大王問起,我只好先告訴大王,希望大王能派人去查證一下,也好有所準備。”
“究竟什麼事?”孫權緊張起來。
“據說合浦船廠最近可能會得到一筆大的訂單,一旦這訂定單落實,合浦船廠在三五年時間內將不可能有時間再生產其他的船隻。”
“什麼樣的訂單,能大到這個地步,供一個船廠生產三五年時間。”
“大王,你覺得有什麼人能有這麼大的手筆?”張溫苦笑道:“這麼大的訂單,只可能是官用,而且最大的可能是軍用。”
孫權愣了片刻,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他明白了張溫的意思,有人在向魏霸訂購大量的戰船,這些戰船的數目巨大,足夠合浦船廠生產三五年。既然是戰船,那隻可能是軍隊要用,除了吳國,不是魏國就是蜀漢。看起來魏國的可能姓不小,但是細細品味,蜀漢的可能姓卻更大。
而且決策人很可能就是李嚴。這些戰船,當然不是用來對付魏國,只可能對付吳國。
“大王,合浦船廠新建,生產能力有限。我們一下子訂這麼多貨船,其實是不希望他打造戰船。”
“惠恕,你想得太簡單了。”孫權冷笑一聲:“真要是李嚴要打造戰船,魏霸就算接下了你們的訂單,他也會放在一邊,優先生產李嚴要的戰船。”
“大王,臣雖然愚昧,又豈不能不知這其中的道理。不過,這樣一來,臣等就可以確定魏霸是否真的接到了這個訂單,至少可以提前做些準備,不至於等到三五年後,蜀漢水師到達武昌時才恍然大悟啊。”
孫權明白了,欣慰的連連點頭。張溫的這個辦法雖然不能阻止李嚴出師的計劃,卻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到對方的時間安排,至少可以提供一年到兩年的預警時間。這個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能讓他做好相應的準備。
“這麼說,魏興根本沒打算和我談,他到武昌來,不過是虛應故事,要麻痺我們?”
“臣正是作如是想。”
“魏霸好歹毒的心腸,怪不得他要將趙家父子調回成都。”孫權握緊了拳頭,恨恨的砸在案上。趙統離開臨沅之後,孫魯班再也無法傳遞相關的訊息回來。李嚴如果準備出征,如果不從成都調集人馬的話,那孫魯班大概會到李嚴正式出發之前才能得到訊息,到了那時,留給吳國準備的時間就不多了。
由此可見,魏霸將趙家父子送回成都絕不是升職那麼簡單,他這是和李嚴非常有默契的一次配合。
“那我們該如何處置?”孫權託著額,覺得腦子裡面有一根弦在慢慢的收緊,勒得他頭痛欲裂。
“大王,兩國相爭,爭的是力。洛陽之戰後,諸葛亮退守長安,李嚴必然勢大。他如果調動大軍,再有魏霸相助,順水而下,對我大吳來說,壓力非同小可。”
孫權心中苦笑,豈止是壓力非同小可,弄不好就有亡國的危險。
“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要對付李嚴、魏霸,一方面應該做好準備,君臣同心,以應大敵,其次應該聯絡諸葛亮,互相扶持,內外鉗制李嚴,讓他不能輕舉妄動。”
“如何與諸葛亮聯絡?諸葛亮兵敗洛陽,自身難保。”
“不然。諸葛亮雖然從洛陽退兵,但他是主動退兵,沒有重大損失,實力猶在。如果大王願意和他並肩攜手,共渡難關,李嚴尚無必勝把握。”
“我能幫他什麼?”孫權無奈的咂著嘴:“我現